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88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潘氏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潘氏 源流 族谱 氏谱

内容

源流南安炉内潘氏,主要分布在南安乐峰炉中、炉山、厚阳、 福山、湖内、飞云等村。炉内潘氏是泉南著名望族。据考证, 潘氏乃黄帝之孙,至四世帝喾(为高辛氏)传至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子名季孙,食采于潘(即潘水,在河南荥阳)遂为姓。《姓原》按潘之原,出高辛氏之妃、姜姬之子弃,佐唐虞为后稷,历夏商至周文王,及迁荥阳,潘氏始大。故郡望为荥阳世家。
  入闽潘氏传为汉安平太守潘瑾之后裔。但泉南潘氏奉潘源节将军为入闽一世祖。潘源节于唐仪凤二年(677年)应召为府兵校尉,进军闽南助陈元光,因功获朝廷多次勋奖,为忠义将军,授竭忠辅国昭德将军。后留驻闽南,肇基繁衍。唐末五代,潘氏散居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有五世潘纲迁福州长乐三溪,潘维一支后裔卜居泉郡泗行下径(潘径),传至九世潘贻徽迁徙漳州开基肇业。自潘贻徽后有五世潘世贵,于元末由漳州迁入泉州浮桥,派衍桃源潘氏;再传三世至潘佛惠,于明朝宣德年间,入南安炉内繁衍肇业。
  开漳八世四房世贵,号银胡,因战乱,于元末从漳州迁入永春达埔卓口,后迁溪源村定居,是为桃源潘氏始祖。世贵二世子玉,传下六子,其中仲修、仲德、仲仁、仲颀分别迁陕西、江西及浙江温州,广东梅县、潮阳以及台湾等地。仲贤, 居泉州,仲友居永春达埔。
  仲贤生妈生,妈生生长奴、细奴、佛逊(后居晋江)、佛惠(后居南安炉内)。后繁衍生息,枝繁叶茂。
  家庙炉内潘氏家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五百余年,为南安名祠之一。家庙位于南安炉内乐峰街,坐南朝北,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及民国曾数次修葺。最近一次重建于1992年,1993年10月主体祠宇告竣,并举行落成庆典。重建的炉内潘氏家庙基本按原址原貌原向建筑,经海内外宗亲的共同协力,古老的宗祠焕然一新,更显得雄伟、肃穆、壮观。
  家庙背依林木葱郁的宝蓋山脉,前有“半月池”,左边二期工程有炉内潘氏文化中心,右边有“金禧亭”、“敬贤亭”。 炉内潘氏家庙东临罗溪有"香炉山”、"天马山”、“观音山”及 “横山庙”等名胜,西临潭溪,有“吴瑾洞”、“林俊洞”;南达 “大瑁山”,有著名的“孔泉书院”;北近“朝山寨”,有“印山林场”茫茫林海和碧波荡漾的“笋塔水库”。
  人物潘存实,晋江人,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晚唐诗人之一,诗见《文苑英华》第186卷。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历宦南京太常寺卿,户部尚书。
  潘承家,字可钦,南安人,由行伍随征台湾授千总,帝南巡护御舟迁安平参将,超升碣石总兵。御笔赐诗潘承家并诰封 “四代一品”。
  潘维岳,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晋江人,授卢州教谕,后任国子监博士,工部水司主事,擢杭州南关、嘉湖兵备道,吏部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稽勋考功司郎中, 浙江右参政,江西右参政,广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司,广东布政使等职。
  潘洙,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卢州教授,升工部都水司主事,后转任吏部主考、选考功郎中、升江西参政、广东左布政使等职。
  潘澜,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兵部主事, 升员外郎、历官湖广副使,广东参政升广西按察使,广东左布政使。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

相关人物

潘用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