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775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张氏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张姓 族谱 氏谱 始祖

内容

张姓的血缘亲祖乃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据《路史•国名记》记载,黄帝子孙所封之国有陈、昌、 张、资、寇、郦、瞿,凡七十,其分布地域遍布今全国各地。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是黄帝之孙。虽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而张氏宗谱却认同为黄帝之子。 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姓氏时,都说是“弯弓长”或“弓长张”,这与张挥监造弓矢职官有关。
  张挥以尹城国的清阳为居住地。清阳以在清河以南而得名,汉代属于清河郡、清河国。所以后世张氏谱书提到得姓郡望时,大都是讲清河郡,谱书的版心也往往标有“清河堂”字样。张姓族人宅居匾额也常题写“清河衍派”四字,以示不忘先祖之意。
  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多少代张氏子孙,周宣王时的张仲就居住在这里。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张氏子孙更是生生不息,成为巨族大姓。
  张仲,字忠嗣。是与尹吉甫共同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大臣之一,他以孝友著称于世。《诗经•小雅•六月》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从现存材料来看,张仲是继张挥之后,第一个载入史册的张姓先民,而他的德行道义也变成“孝友传家” 的道德原则,受到后世子孙的尊重。
  张仲之后,张姓先民有很多人载入史籍。如《左传》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记有手和臂肘被箭穿连,仍奋力推车, 冲向敌阵的张侯。另外,还有张良的先祖张老、张耀等人。汉留侯张良,据台湾的《张氏清河堂族谱•世系迁衍》记载,他是张氏的七十三世祖。其家世显贵而绵远,上可追溯到辅佐西周王朝中兴的张仲。下则被绝大多数张氏后裔尊为“开基祖”、 “始祖”,是张大家族中最大也是最盛的一支。张良不是武将, 没有战功,但他屡出奇计,帮助刘邦渡过很多难关,是辅佐刘邦反秦抗楚创建汉室江山的开国大臣,故刘邦盛赞他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功勋,因而被封为留侯。
  西汉时代,张姓的先祖们已从祖居之地走向黄河南北。西汉末年,开始南迁,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大迁徙,张姓子孙遍布江南、广西、云贵乃至于闽台。其中有一支派在广东曲江一带开发、繁衍。唐代的张九龄是曲江张氏的杰出代表。他是以刚直能干闻名于世的宰相。曲江张氏人口众多,绝大多数散居于广东各地。唐有人作《曲江张氏家谱》一卷,以叙岭南张氏之盛。张九龄著有《金鉴千秋录》,其张氏后人则以“金鉴”作为其祠堂的堂号。
  闽南一带的张姓多以"百忍”作为堂号。其民宅大门匾额上,常见题写“百忍传家”或“百忍传芳”四个大字,以缅怀先贤,颂扬祖德,彪炳门第。追溯其历史渊源,既有史书记载,又有张氏族谱可稽,但二者各有不同说法。
  《旧唐书•刘君良传》中写道:“鄆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德麟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而族谱记述的张公艺,说他是官左朝谏议大夫,时唐高宗登极二年,帝谓群臣曰:“朕闻张氏忠信孝友,自前代以来, 皆旌表其门,诸姓无可及者,朕欲亲临其门而访之。”群臣中却有人劝阻奏曰:“岂有万乘之主而轻过小臣之府乎?”高宗不以为然,即随同一内臣更衣扮作客装登门探访。张家主人即出堂迎之。高宗问曰:“公之一家子孙何盛?”张公艺答曰:“受祖遗命子孙九世不与分居。”又问曰:“祖命者何?”答曰:“祖书一大'忍'字于堂之壁,经今百有余载,斯乃同居之故乎。” 高宗请求一观,公艺即引进族内堂指“忍”字述其意。高宗耳闻目睹后不禁叹曰:自古迄今无有过于此者,是诚百忍堂也, 辞别前即书“九世同居,忠孝门闾”八字。须臾间,忽兵马临门迎驾。张公艺一时惊愕,遂召子孙擎香谢恩。此后,张氏族人即以“百忍传家”御赐为荣,又以弘扬祖训“百忍”之德作为堂号。
  自黄帝赐姓以来,人文蔚起,历代官宦不乏。至唐代,又出现一个鼎盛时期。唐代290年间就出了 17位张姓宰相,比起两汉420余年出了 16位张姓宰相,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族,也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巨族大姓。据不完全准确的统计,自古至今,张姓已发展成为一亿多人口的大姓。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