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衍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689
颗粒名称: 太原衍派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王氏族源太原衍派为福建泉州地区王氏民居、祖厝、宗祠最为常见的匾额标志其族姓来源于山西太原的概括。
关键词: 王氏 太原衍派 福建 泉州

内容

王太原衍派“太原衍派”是福建泉州地区王氏民居、祖厝、宗祠最为常见的匾额,标志其族姓来源于山西太原。“太原衍派”是其郡望。
  “王”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显姓望族,人口位居百家姓前列,历代名人辈出,又是各大姓中来源最为复杂的一个姓氏。考“王”姓的族源,有姬姓之王(始祖分别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周平王太孙赤、周王子成父、周灵王太子晋、周考王弟桓公揭),子姓之王(商王子比干的后裔),妫姓之王 (虞舜的后裔)之分,此外,还有赐姓之王,改姓之王,冒姓之王,复姓改单之王等。“王”姓又是郡望和堂号最多的族姓, 早在南宋王应麟于《姓氏急就篇》中,就按“王”姓的不同来源和祖居地,将其分为二十一望,即: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然而尚有不少著名王氏大族未包括其中,如元城王氏、河间王氏、考城王氏、汲县王氏等。据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王姓有多达三十八望。实则,唐宋之后,随着疆域的拓展,人口的迁徙流动,望族世家的显扬,各地又出现了不少王氏族姓的郡望与堂号,如闻名于天下的“三槐王氏”,拓展于福建的“开闽王氏”,江西抚川的“临川王氏”,浙江的“鄞县 (今浙江宁波)王氏”、“余姚王氏”,湖南“衡阳王氏”等等。
  在诸多的王姓郡望之中,“太原衍派”是王姓最大的支派。 早在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太原王氏就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 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合称为“天下五大望族”。这一支派因历史悠久,播迁广远,声名显赫,族裔遍及全国。其他支派的王姓后代,由于年代久远,无法考察到本系的祖先,也往往将自己家族的谱系归于“太原王氏”的名下,因此有“天下王姓出太原”之称。福建的唐末五代“开闽三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的裔孙,元末自卢州(今合肥)南下福建的“三省名宦”--王翰的裔孙等,考其根源,都追溯于山西太原,可称为“福建王姓出太原”,“泉州王姓岀太原” 了。
  王姓族人,自山西太原至福建泉州,经过了漫长的播迁衍派的历程。
  据史志记载,“太原王氏”的始祖乃周灵王太子晋,也称为子乔。子乔事迹见于《逸周书》、《国语》、《列仙传》、《潜夫论》等。太子晋幼有成德,温恭敦敏,聪明博达,年十五即才识过人,能言善辩。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浸及皇宫,灵王派人壅塞二水。太子晋以民生为本,力陈不可、主张效大禹治水,因势利导,以解除水患。灵王不听,反而罢黜其太子的名位,废为庶人。太子晋之子宗敬,仕周景王为司徒,因见周室日就衰微,退居山西太原,时人皆呼之为“王家”,因而改原“姬”姓为“王”姓以避乱, 后人尊太子晋为始祖,称宗敬为“太原祖”。此为王姓“太原衍派”的来历。
  太子晋的后裔至秦末汉初,分为太原、琅邪二望。其因是二十四世孙王离,初为秦大将军蒙恬的裨将,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令王离接任大将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王离率兵围赵,钜鹿一战兵败自焚。王离长子王元,为避诛连, 秘密迁徙于山东琅邪(今山东胶南市西南、因越王勾践筑琅邪台于此而得名),是为“琅邪祖”。其次子王威,仍居太原晋阳。琅邪一支,传至三十二世王导,辅助晋元帝建立东晋,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出将入相,历事三朝,被称为“中兴名臣第一”、“江左夷吾”,成为“金陵祖”。自是王氏一族,自北而南,盛于江左,定居于南京乌衣巷,与谢安一族,望衢对宇,号曰“王谢世家”,公卿将相,代不乏人。再传至四十一世王褒,先事南朝梁为吏部尚书左仆射,后事北周为车骑大将军,落籍于咸阳,是为“咸阳祖”。王氏一族又由长江流域, 播迁黄河流域。
  王褒后裔“太原王氏”四十一世王晔,受任唐河南光州固始县令,有政声,县民深怀其德。调任时,民爱其仁,攀辕卧辙求其勿去,晔不忍离,遂家于固始,在此繁衍生息,后世奉为“固始祖”。据近人调查,其住地为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寨王堂村。王晔传至曾孙王恁,以务农为业,善于经营理财,故家颇殷实。恁娶妻徐氏,生子三--长王潮、次审邽三审知,是为“太原王氏”之四十九世,固始王氏之第五世。
  王潮(846〜898年)、王审邽(858〜904年),王审知 (860〜925年)虽出生于农家,然而三兄弟成长于动乱之时, 崛起于陇亩之间,才勇过人,文武兼备,深孚众望,人称“王家三龙”。长兄王潮沉勇有谋略,年青时代即任固始县佐吏。 二弟审邽通《春秋》,喜儒术,善吏治。三弟审知状貌雄伟, 武艺超群,常骑白马,号称“白马三郎”。正是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于唐末农民起义的高潮中,扶母投军,带动了河南光州固始县成千上万的农民,参加起义队伍。唐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率义军及眷属万人南下,略江淮,跨浔阳,过赣水, 取汀州,下漳浦,于是年八月进入漳、泉地界。时泉州刺史廖彦若贪赃枉法,统治暴虐,百姓难以安生,闻王潮义军纪律严明,所到秋毫无犯,乃公推绅士张延鲁率耆老奉牛酒拦道恳请王潮带兵解救。王潮应命于光启二年(886年)八月,率兵攻克泉州,诛杀暴吏,招怀离散,平均税赋,鼓励农耕,安定民生,深受吏民拥戴,在泉州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王潮的治绩为福建观察使陈岩所赏识,表授为泉州刺史。唐大顺二年 (891年),陈岩病重,派人召王潮赴福州欲授以福建军政大权。陈岩妻弟护军都将范晖妄图篡权,拒阻王潮赴任。王潮派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率军攻打,于景福二年 (893年)五月占领福州。王潮兄弟的政绩军威远播,短期内尽有福、泉、漳、厦、建五州之地,统一全闽。是年九月,唐昭宗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王审邽为泉州刺史。乾宁二年(985年)又提升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统领福建军政。王潮,王审邽因勤劬为政,心力交瘁,先后于唐乾宁四年(897年)、天佑元年(904年)逝世。王审知继承二兄未竟事业,总理全闽,功勋卓著,唐授审知为福建节度使,梁开平三年(909)晋封为闽王,建立闽国。
  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率军入闽,统一福建,建立闽国, 形成了继东晋南渡,中唐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治漳之后,中原人民第三次移民入闽的高潮。因此,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被称为“开闽三王”。泉州承天寺西畔的“开闽三王祠”楹联“太原望族源三晋;固始义师靖八闽”,概括了泉州大多数王姓族人的根源与来历。至此,“太原王氏”又由中原地区衍播至东海之滨,在福建泉州等地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继唐末五代“开闽三王”之后,宋元明清以至近代,又陆续有“太原王氏”的族裔南迁定居,繁衍于福建泉州等地。较为知名者如元末自安徽卢州(今合肥)南下的“三省名宦”——福建行省福州路治中、福建江西行省郎中、广东潮州路总管王翰,其裔孙分支于泉州排铺街、晋江沙堤(今沙塘) 和永泰官烈(原名观猎),人丁数以万计。

知识出处

泉州姓氏堂号

《泉州姓氏堂号》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姓氏堂号70多个,基本上把本地区的姓氏包容在内。全书的内容,从族源到播迁、再到入闽、入泉,从开基始祖到本地的肇基祖,从建立堂号到建立分堂号的历史过程都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