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669
颗粒名称: 十画
分类号: K820.8
页数: 18
页码: 244-261
摘要: 本章介绍了福建省厦门市郭、高、徐姓海外华侨人物的列传等信息。
关键词: 福建 人物 列传

内容

郭芳枫(1912—1994 年)郭芳枫,1912年12月出生于同安县莲花乡澳溪村石佛内,年幼时一面上私塾一面参加农田劳动。1928年,年仅16岁的郭芳枫离开贫困的家乡,带一卷草席一件被单买一张半价船票,由厦门上船南渡新加坡谋生。郭芳枫起先在亲戚的五金店当杂工,清早即起身处理一切琐碎工作,直忙到晚上才席地而睡。这家五金店的业务较为广泛,在工作中郭芳枫逐渐获得了一些有关业务知识和出口贸易手续,12年间,他的职位从杂工、文员、经理直到总经理。
  1940年,郭芳枫以7000元资本在美芝路自创“丰隆”商店, 经营索络、建材、五金、油漆和胶园用具。他的兄弟芳改、芳来和芳良也来加入“丰隆”,开张之始,便大有进展。
  1942年2月日寇占据新加坡。战争初期“丰隆”的业务停顿了约半年多。战时物质奇缺,物价飞涨,却带来了兴隆的生意和优厚的利润。在战后的1945—1948年间,生意更见旺盛,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橡胶的价格递升了5倍以上,丰隆因此获得厚利。对于地产业和建筑业的投资也同时开始,1954年,丰隆在菲立士街华侨银行附近兴建了一座7层大厦,除了最高层留作丰隆办事处外,其他的均出租给日本的东京银行、三菱洋行和香港的永安保险公司。1957年,丰隆的地产产业又跨出一步一以30万元买下了罗敏申路144号的一座拥有2300平方米可用面积的旧大厦。在建材方面,此时丰隆已拥有日本的ONODA水泥在新马的代理权, 专门从事水泥的进口交易,由于市场需求的激增,1962年,丰隆决定筹建水泥制造厂,由于是新兴工业,获得政府免税5年的优待。1963年丰隆又与陈六使家族合作,在马来西亚怡保创建“大石洋灰制造厂”。这一年丰隆集团作了大规模的扩充,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成立新的分行,郭芳枫派长子郭令明前往主持业务,后又派侄子郭令灿前去协助。
  1966年,丰隆私人有限公司与日本MITSUI公司,ON-ODACEMENT公司合营,成立“新加坡洋灰工业私人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的成立使郭芳枫颇感自豪。这一年,他毅然成立“丰隆金融有限公司”,1969年其股票即在新加坡和吉隆坡交易所挂牌。 1979年丰隆金融公司收购了 “新加坡金融有限公司”,成为新加坡第五大金融机构。截至1966年5月,丰隆金融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新元,实收资本604万新元,至1973年8月实收资本已增至1540万新元,1978年通过分发红股(每2股送1股)又使实收资本增至2310万新元,1979年9月通过分发附加股(每持有4股可得3附加股)其实收资本已达4042. 5万新元。它的附属子公司有:东方信贷实业(私人)有限公司,安顺贸易(私人)有限公司,占股权72%的新加坡金融有限公司、新加坡信托(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信托(私人)有限公司(在马注册)。其联号公司有:统一大酒店有限公司(占股34%)、建昌石厂(私人) 有限公司(占股50%)、南洋铁钉制造厂(私人)有限公司(占股 31%)。
  1968年,郭芳枫把丰隆集团中的物业资产与其他投资结合起来,成立“丰隆实业有限公司”开始发展新型的住宅楼宇、商业大厦、购物中心和酒店。
  1971年,丰隆集团收购“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集团属下的一间产业发展、出租及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是发展屋业,配合新加坡地产市场和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其兴建的工程有:爱仕特女泉宫、顺荣工业区、莫斯科银行大厦、金文泰公园、城市购物中心、港市大厦和金文泰共管式花园等,并通过换股方式收购了海洋无线电大厦、巴慕乐园及中央大厦。现在这间挂牌公司已成为新加坡最大股本的物业发展公司,其投资包括统一大酒店,胡姬酒店和豪晶大酒店,拥有16间附属公司。
  1977年,丰隆集团的主要产业一丰隆大厦开始兴建,大厦高 45层,坐落在新加坡市区中心,使用面积达49000平方米。
  1981年丰隆集团以3.5亿元收购谦工业(远东)有限公司和谦煤气筒有限公司,1982年收购谦工业(新)有限公司,分别命名为“Hillside Investments Limited”、“丰隆煤气筒私人有限公司”和“谦工业(新)有限公司”。1983年在香港创业丰隆国际有限公司,发展投资与贸易。1985年,丰隆集团又收购了美国的连谦(远东)私人有限公司,1986年,日本的Milsubishi corporation 应邀参股,购买了 25%的连谦股份。
  1987年,丰隆集团向华侨银行集团买进两块地皮,与澳、日财团合资购买的莱佛士坊5片地段合并兴建高72层的商业大厦, 丰隆拥有50%产权。
  至80年代中期,丰隆集团已发展成为新加坡财力雄厚的跨国财团之一,拥有40多间分公司,这个企业多元化集团,包括了地产发展旅店、金融、财务、贸易、工业、制造业和投资丰隆集团已迈向国际市场,在马来西亚、英国、中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公司,丰隆集团被香港《经济评论》列为亚洲1981—1984年度十大首富之一。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也将郭芳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华人富豪。
  在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独立之后,丰隆集团只好将两地区的生意分开,各自独立发展。1968年,马来西亚丰隆集团成立,1969年与西德的FrLurssen Werft在北海合资从事军舰的修理和制造。郭芳枫委任其侄郭令灿为董事经理,到了 1973年,就委任郭令灿全权处理马来西亚的业务。
  马来西亚丰隆集团属下的主要挂牌公司有:丰隆工业、丰隆信贷、马谦工业、马太平洋工业,百福园丘,翁毓麟工业等,1989 年这些公司税前总盈利在1亿马元以上。1990年其股票票市值超过30亿马元。
  1982年,郭令灿以7.6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道亨银行的51% 股权,并于同年9月取得了该行的管理权。这家拥有50家分行的道亨是香港第五大银行。
  1982年,郭芳枫创立丰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更好地促进丰隆集团的发展。这是他自认人生两大快事之一(另一件是成立丰隆基金有限公司)。
  丰隆集团在郭芳枫主持下,对于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1977年为合丰隆大厦开幕典礼,向教育和慈善部门捐助了 105 万元。
  1979年在斯拜罗斯号油槽船惨案事件中捐助了 20万元充作劳工基金。1980年,郭芳枫以2000万元资本成立丰隆基金,每年以这家公司盈利的80%捐助社会慈善事业。1984年,丰隆基金与集团其他成员联合向李光耀基金捐助100万元,向韩瑞生图书馆基金捐助55万元,1984年向纪念新加坡建国25周年国家展览会捐助50万元。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捐助20万元仪器基金。此后每年都拨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捐助社会各界。对于故乡同安县漠溪村,自60年代以来郭芳枫也捐建了多项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医疗保健站、澳溪小学、中学会议室、莲花侨联会所以及郭氏宗祠、寺庙等许多项目。
  郭芳枫自60年代起先后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监察委员、副主席、汾阳会馆名誉主席、中华总商会董事等职。
  郭芳枫在80年代后期退休,但是丰隆集团仍受其指导。丰隆集团由郭芳枫的长子郭令明管理,郭令明曾主修法律,并且是皇家秘书协会会员,有着多年企业管理经验。
  郭芳枫于1994年11月逝世于新加坡,终年82岁。
  郭洙镇(1941— )郭洙镇,祖籍同安县郭山村,1941年4月14日出生于马来亚柔佛州答株巴辖。少年时就读于当地华侨中学(即今之华仁中学),在中学时代,郭洙镇以“高青”的笔名,经常在《南洋商报》及《星洲日报》上发表新诗,因而小有名气。1958年他在答株华中高中毕业,考入吉隆坡语文学院,1961年毕业,后来以半工半读方式在新加坡大学主修法律,1972年新加坡大学法律系毕业,在吉隆坡当执业律师。
  郭洙镇从1973年起任马来西亚董教总法律顾问暨独中工委; 中马答株华中校友会主席,独大有限公司总务。
  郭洙镇与马来西亚教育部长安华依布拉欣私交甚笃,是安华依布拉欣有关华社及华教问题的顾问。
  郭洙镇现任马来西亚民政党副主席,曾经担任马来西亚工程部副部长,1995年5月在政府新内阁中担任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
  郭令灿(1941— )郭令灿,祖籍福建同安,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是新加坡丰隆集团主席郭芳枫之侄儿。1963年,丰隆集团在吉隆坡成立分行, 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郭令灿随其父亲郭芳来前往主持马来西亚丰隆集团业务。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丰隆集团也一分为二,但经营上仍密切合作,郭芳枫每月至少有四次往马来西亚巡视业务,1969年,郭芳枫认为令灿做事穗重认真,善于待人接物, 委任他为马来西亚丰隆集团董事经理,1973年,郭令灿被委任全权处理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的业务。
  马来西亚丰隆集团属下的主要挂牌公司有:丰隆工业、丰隆信贷、马谦工业、马太平洋工业、百福园丘、翁毓麟工业等,这些公司1989年税前盈利达1亿元马币,1990年其股票市值超过 30亿元马币。
  1977年,郭令灿以收购方式在香港建立基地。当时他向英国建立银行集团购入香港道亨银行100%股权。1983年,他又收购了新马制衣上市公司,易名为丰隆集团,1987年再易名为道亨银行集团,还制定了第一个五年(1987-1992年度)企业发展计划, 并着手实施。1990年业务扩大后,正式改称为国浩集团(原道亨银行作为其一个下属公司)。至此国浩集团已从初期的经营单一业务的小型银行集团,逐步向业务多元化的区域性、国际性大企业集团迈进。国浩集团在百慕达注册,香港上市。近年来,国浩通过大量的收购活动,实力大增。良好的经营管理,使集团业绩发展很好, 被《亚洲周刊》列入1993年国际华商(其中包括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华商)500家之列,并根据1992年企业营业额,排名第277位。 1993年下半年,该集团扣除税及少数股东权益后的综合盈利达 8. 13亿港元,比1992年同期的盈利增287%。现该集团总市值达 150亿港元左右,不低于香港部分作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公司的市值。由于国浩集团的市值高,而且业务多元化,除了道亨银行集团这一上市公司外,其在房地产、贸易和制造等方面均有业务, 加上其成交额大而稳定,又深得证券界欣赏。因此,随着英资怡和控股公司宣布将撤销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此位将由国浩集团填补的可能性甚大。国浩集团的一个高层主要管理人员称,国浩“足以成为优质的蓝筹股,跻身于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现该集团的主要股东为大马丰隆集团(持股27.14%)、科威特国家投资局(持股17.22%)、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持股 6.53%)。国浩集团的主席由丰隆(马)集团首脑郭令灿兼任,其弟弟郭令海(Quek Leng Hai)以及1986年就加入道亨银行的麦高祺(Werner M • M • Marowski)共同担任国浩的童事总经理。
  国浩集团一方面以银行与金融、房地产、制造业为主,实行业务多元化;一方面以香港为立足点,积极进军中国大陆、菲律宾、新加坡、英国等地,初步实现了向外扩展的战略目标。
  国浩在香港的发展。国浩在香港的业务以金融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为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浩通过以6亿港元收购恒隆银行(1989年),加强了道亨银行的实力。1991年,又先后向香港主要的房地产发展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与利希慎家族的希慎集团配售接近10%的股权,既提高了国浩的知名度, 又对发展集团的房地产及银行融资业务起了很大作用。1992年,国浩集团又购入了以国际市场与机构客户为对象的浩威亚洲证券公司的49%股权(1993年美国一个著名投资银行购入其中的9% 股权,国浩现只持有40%股权)。上述种种举措,使国浩在香港有了较大发展。而第二个五年计划(1993—1998年度)刚开始,国浩在香港的业务又跨了一大步。1993年10月,道亨银行用44. 5 亿港元,从香港政府手中收购了香港海外信托银行,因而使国浩在香港控制了 89家银行分行(另还拥有9家海外分行),并跃升为排名香港汇丰银行及中银集团之后的香港第三大银行集团。收购完成后,国浩集团在同年11月,将道亨银行集团分拆上市。国浩在香港的证券业务方面,也取得可观的盈利,如浩威亚洲公司在1993年度除税后溢利较原预期盈利超过50%以上,股东回报率达44%。
  菲律宾是国浩集团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亩浩集团合并了菲上市公司POPI,易名为国浩控股(菲律宾)有限公司。POPI是由菲华商联总会前理事长李永年与建南银行的吴宇宙兄弟等人于 1989年建立起来的,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旗下拥有Tutuban房地产公司,另持Mandane地产公司中30%的股杈。国浩原持有 POPI的22%股权,而POPI属下的Tutuban公司在马尼拉最繁华地段拥有一块22公顷的土地,其与菲铁路局在这一地皮上合作开发综合性的商业区,现已完成部分工程。Mandane公司也完成了在宿务附近的191公顷填海工程,准备建一个以商业及旅游为主的新兴现代化城镇。这些房地产投资,将在今年为集团带来利润。最近,国浩控股还获得菲证券委员会的批准,发行6亿比索的可转换优先股。如果这些股票在3年后转换成普通股的话,则可为公司筹得19. 2亿比索的资金,用来实现有关业务扩充计划。
  1993年初,国浩还与其主要控股公司丰隆(马)集团联合,跟菲律宾的商业伙伴签署了 4项总值达2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合同,生产瓷砖、塑料包装及食品、电脑软件开发等。1993年5月, 正逢菲面临难以吸引外资这个棘手问题之际,郭令灿、郭令海兄弟前往马尼拉拜会拉莫斯总统,向他保证会落实投资计划。由此也可见国浩在菲发展的决心。
  此外,国浩还在菲开办了证券经纪业务,其1993年在菲的市场占有率比原来扩大了将近两倍,现为菲证券交易所内第六大证券经纪商。
  国浩集团进军中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大马丰隆集团公司属下公司的制造业务配合,联合投资。如国浩集团联同丰隆旗下的奥维尔工业公司,与深圳市合资设立深圳奥维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空调设备,去年底已投产。二是在制造业务方面的投资。 国浩在中国的投资还有:1992—1993年度,国浩的合资子公司 ——国浩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江苏宜兴设立了一家制造瓷砖的中外合资企业、在江苏中邮成立了一家生产光纤电缆的合资公司等。
  国浩投资中国始于1984年。除制造业投资外,还与中国银行合作在福建建了福州温泉大饭店。道亨银行在上海和深圳各设有一家分行,还准备近期内在福州再建一家分行。
  该集团对中国的投资持审慎而务实的态度。据国浩高层主管人员称,其对中国的投资,是“基于对项目的了解与成效,才投入金钱。丰隆的制造业经验与人才,给予国浩有力的支持虽然领导国浩集团的郭令海与中国建立起了密切关系,但估计今后短期内,国浩投资中国只能是一步一步的,而不会有很大的动作。
  在新加坡,国浩集团收购了第一资本机构有限公司及Heshe Holdings Ltd这两家当地上市公司,分别持股53. 13%、60. 15% , 主要经营房地产业务。到1993年,这两家公司为国浩带来了可观的盈利,预料在未来二三年会持续盈利。但与其他地方比较,国浩在新加坡的业务扩充活动较逊色,这可能因为郭令灿考虑到此地是其伯父郭芳枫(新加坡丰隆集团)的大本营。
  除上述之外,国浩于1992年5月以840万英镑,收购了以伦敦为基地的一家银行,易名为道亨银行(伦敦),在英国发展银行业务。国浩属下的道亨银行集团还在澳门建了3家分行、在开曼群岛和斯里兰卡各建有一家分行。尤其是1993年5月,国浩将其在大马丰隆集团属下的丰隆信贷有限公司的股权增加至20%。丰隆信贷公司的子公司经营银行及财务、租赁、财务贴现、保险、证券经纪、基金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等业务。该公司至1993年12月 31日止的半年内营业额达5.04亿万马元,税前盈利2. 068亿马元,净利1. 277亿马元,分别比1992年同期增长489%、275%、 250.1%。根据国浩1992-1993年年报的主席报告称,“该项投资使国浩得以进军亚洲另一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建立国浩的两项核心业务——金融服务及物业(即房地产)发展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一举动,也可能意味着丰隆将逐步让国浩接收在马来西亚的一些资产,从而让这些资产国际化。
  国浩集团与其主要控股公司丰隆(马)集团在投资态度、管理作风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在发展策略上,马来西亚丰隆集团近年来一改过去多是自己设立公司的方式,而主要采取收购、兼并企业的手法,来扩大集团的规模。近几年,丰隆通过收购、合并的巧妙手法,在马来西亚收购的上市公司就有百福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已易名为丰隆产业有限公司)、奥维尔工业有限公司(制造冷气机)、万兴利银行(已于今年年初出售大部分股权,从中取得1亿多马元的盈利)、查力证券有限公司(股票经纪)、南洋商报有限公司(报业)、马资源企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已于1993年出售)、麦康有限公司(以博彩业为主,已于 1993年出售)。收购的非上市公司包括马联银行与马联金融、国华金融、生活报集团等。而丰隆的投资策略,是要取得有关企业的控股权。香港国浩集团也是采取这种方法,收购、合并了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一些上市公司,并取得了大部分企业的控股权。国浩和丰隆集团的主要业务也都集中在银行与金融服务、房地产业、制造业三大领域。财务管理策略两者较趋于保守,国浩倾向维持较低的杠杆比率,如总负债与股东资金比率为7. 7倍。跟丰隆集团一样,国浩集团也注重企业管理,其高层管理人员均有一本名为《丰隆企业文化》的红色小册子,内容为郭令灿定下的 8项“丰隆企业使命”:重视品质、信誉、团结、培育企业精神、力求进展、创新、提拔人才、创造财富以造福社会。
  经过二三十年的奋斗,马来西亚丰隆集团已成为该国五大华商集团之一及跨国公司。仅上市公司在马就有8家、新加坡2家、 菲律宾2家、香港2家,现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全集团员工超过2.5万人,每年仅员工薪金的支出就逾3亿马元。郭氏家族的财富估计在20亿美元以上。论实力,马来西亚丰隆集团已超过了郭芳枫的新加坡丰隆集团。
  郭令灿以其高超的商业手段,被人称之为企业收购、合并的高手与股市大玩家。如1993年底,丰隆集团收购邱继炳的马联工业属下的马联银行、马联金融公司,郭通过巧妙的收购、合并安排,不但“免费”享有马联银行60%的控股权及马联金融100% 的股权,而且还从中套现1.67亿马元。郭重视企业管理,他亲自制定了丰隆集团的“企业使命”;鼓励各主管之间竞争,并善于提拔人才;他尊重各主管的行政与执行方式,只给他们提出意见而不作任何直接干预,但虽下放权力,却不放松监督,因而他在丰隆属下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中仍担任执行董事主席;在处理财务方面,郭氏主张“零债”之管理方式,公司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积极追回外债,免使盈利受损失。郭令灿的企业管理风格是:通过会议对集团财务现状作出简报,进而制订下一步骤;召集会议明确工作目标,指出缺点,订出新的工作计划。他属下的经理都订有“盈利目标”,以发挥其主动性,寻找盈利的机遇。郭令灿对执行人员要求极严,亲自检查每个高级执行人员的行政开销。
  郭令灿“善于待人接物”,他与马来西亚官方人物熟稔,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在国外,郭令灿与科威特王族关系非同一般,科威特投资局(KIO)直接控制的海外资产达1000亿美元,这个规模庞大的投资机构在马来西亚投资17家公司,其中丰隆集团就占4家。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夕,KIO采取紧急措施以巩固该国财富,即使在非常状况下,KIO都不忌优先照顾郭令灿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的利益。
  郭令灿是成功的商人。但是他却一贯保持低调,不爱曝光,从不接受新闻传媒采访,不热衷社会活动。这使他成为企业界中谜一样的人物。也有人说他脾气坏、性子急、冷酷,过分讲求“在商言商”的原则。可郭令灿不为所动,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丰隆集团,他想把它扩展成一个可和日本的住友、三井商社等媲美的跨国大集团。
  郭令裕(1953— )郭令裕,祖籍福建同安,1953年出生于新加坡,是当地著名企业家、丰隆集团创办人郭芳枫的次子。郭令裕现任丰隆国际开发(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及新加坡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经理。1993年2月11日,年仅40岁的郭令裕当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47届董事会会长,这是该会成立77年来最年轻的两位会长之一(另一位是1941年当选会长的连瀛洲)。他还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第29届(1993—1995年)副主席。
  郭令裕当选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后,立即着手修改中华总商会章程,经过数个月努力,于8月21日总商会特别会员大会上宣布新章程,废除分帮选举,确立华文和华语的地位,大会以 99. 5%绝大多数票通过了该章程。中华总商会接着决定推出会员卡,这是该会成立以来首次发给会员证件,此卡可在亚洲范围内几千家商店受到购物优惠,还可在特定范围内作为信用卡。郭令裕会长认为,只有吸收大批新会员,才能从中发现有才华、有献身精神的人,因此他计划在1994年招收1500名新会员,壮大总商会阵容。他还认为,新加坡早已有女国会议员了,女性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中华总商会也应该有女董事才对, 希望在发展会员中引进女性来参予。
  中华总商会还计划介入社会文化活动,以改变以往仅限于商业范畴的局面。1994年4月,中华商总会和敦煌剧坊联合主办 “梅花奖戏曲展”,邀请历年来中国地方戏曲剧团和演员中“梅花奖”获得者前来献艺,让新加坡观众有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 首晚演出所得捐献给晚晴园发展基金。
  郭令裕代表中华总商会宣布提供一项新的奖学金,资助那些有意到国外攻读华文高级学位的人士。总商会和有关部门正在确定颁发办法,及早接受申请。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的培训中心将与外国大学挂钩,开设商业管理硕士课程,发挥培训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它在社会上的影响。
  在推进各项对外活动的同时,郭令裕认为总商会的重要工作依然是为会员服务,将定期为会员举行座谈会,邀请政府要员与会分析政治和经济问题,还将特邀成功企业家介绍其成功经验,另一个内容是与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联合举办专题研讨会。同时他还计划开展各种活动,让会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一起参加,加强会员的归属感。
  郭令裕还力主总商会加强与外界的联络,为此,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一家电脑公司联系设立世界华商网络,还与香港中华总商会、泰国中华总商会讨论接受全球华商委托的业务问题。停刊数月的《经济季刊》将易名《华商》,将以新的形式和内容与会员、 读者见面。郭令裕称,总商会除了《华商》之外还将出版其他新的刊物。
  郭令裕当选会长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新举措,在于重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使其以一种更适合商业社会需要、更专业化,及更健全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他表示,今后总商会将努力为会员提供有关中国市场的服务,并将与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联合设立中国市场咨讯处,既为中华总商会会员、也为公众人士到中国投资、贸易提供帮助。
  1995年2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第48届常务董事会,一致推选郭令裕连任会长。
  高云览(1910—1956 年)高云览,同安县人,1910年出生于厦门。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自读。后赴沪就读免交学费的上海泉漳中学,在教师陈三民(共产党员)启迪下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其父病逝,高云览再次辍学,回厦门后曾任报社编辑,也任过市郊的中小学教师,对文学创作有浓厚兴趣。1931年 7月,他的处女作中篇小说《前夜》在上海出版。1932年10月经诗人杨骚介绍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此时他在厦门中华中学任教,并从事文艺创作活动,1936年组织《现实周刊》。
  抗战时期,高云览南赴马来亚,教学之余,写了许多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散文,发表在张楚琨主编的《南洋商报》副刊《狮声》上。1939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特约记者,回国在抗战前线和大西南后方采访,写了大量真实的通讯报道。
  新加坡沦陷前,他与胡愈之、巴人,郁达夫、张楚琨等流亡在印尼的一个小岛上,写成长篇小说《春秋劫》。 1946年,他参与发起创办新加坡《南侨日报》。 1949年,高云览被英国殖民政府以 “触犯紧急法令”,罪名逮捕入狱,后驱逐出境。1950年2月回国定居天津,以厦门地下党斗争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小城春秋》。 1956年6月病逝,临终前几小时才放下手中笔杆。他的遗作《小城春秋》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2年由福建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
  徐赞周(1873—1925 年)徐赞周,同安安仁里灌口徐厝后村(现属厦门市郊区)人。年少家贫失学,壮年南渡缅甸,在仰光当店员,勤奋自学。后在商业上有所成就。深感华侨教育的重要性。1903年,与庄银安、陈春元等在仰光创办缅甸第一所华文学校“中华义校”,继又自办益商夜学,为华侨工人、学徒、店员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辛亥革命后,益商夜校改为日校,并易名共和学校,为缅甸华侨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
  1908年3月,孙中山派人到仰光筹设中国同盟会分会,他是首批参加者,被委派为主盟人。当时由于殖民地政府的干涉,缅甸的革命民主活动不能公开进行。黄兴、胡汉民等同盟会重要人物奉派到仰光从事革命活动,徐赞周不顾个人安危,坦诚接待,并参与讨论机要大事,为民主革命不遗余力。武昌起义时,缅甸华侨热烈支持中国革命,设筹饷局,徐赞周被选为局长,曾获孙中山颁发的旌义状。
  1929年冬,徐赞周因病在仰光去世,享年63岁。遗著有《缅甸地理》、《缅甸物产》、《缅甸历史》等书。
  徐信速(1910—1994 年)徐信速,福建同安县从顺里乌涂村(现新民镇乌涂村)人,1910 年9月出生。因家贫在十几岁时前往安南(今越南)堤岸市做工谋生。其长兄徐清水、三弟徐有土、四弟吕承财、五弟徐瑞昌先生南渡新加坡、印尼谋生。
  徐信速19岁回乡完婚,嗣后从事乳牛饲养、果树栽培及牛贩。解放后转行从事兽医工作,精通猪、牛病理,他还发起组织同安县兽医协会,在同安县城开设首家兽医诊所。
  1953年至1955年,徐信速动员其弟汇来港币100万元,其中 30万元投入华侨投资公司在泉州及同安等地的建设项目。1957年他捐资人民币3. 9万元兴建同安三中教学楼“长春楼”及游泳池一座;还捐资1. 85万元修建小侨梁5座;捐资1万元为鸟涂、卿朴两村开办碾米厂两间。徐信速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仍热心侨务工作,1969年捐资8000元和杉木9立方米扩建新光小学校舍,并捐资1.3万元为生产队修建仓库、晒谷坪等。徐信速为公益事业所捐款项还有:新光小学校舍4.5万元;卿朴小学校舍1万元;内官小学校舍1万元;另修建新光大队部、防保院以及捐赠旅行车、资助县政协、县侨联经费、县儿童基金、新光大队剧团服装等计人民币19. 37万元。
  1984年,他以74岁高龄应邀出席新加坡同安会馆成立53周年暨新会馆大厦落成庆典。此行他积极开展对外联谊工作,并为扩建县侨联新大楼筹得捐款12万元。
  徐信速对侨务工作十分热心,长期义务为县侨联工作,不计报酬,深受各界好评。历任厦门市政协委员、同安县政协委员、常委、同安县侨联副主席、同安县海外联谊会常委、同安县人民代表等职。1994年8月因病逝世,终年84岁。
  徐四民(1914一 )徐四民,祖籍同安县安仁里灌口镇(现属厦门市郊区),徐赞周之子,1914年出生于缅甸仰光。1936年徐四民考取厦门大学文科选读生。1937年抗战爆发后,返回缅甸,积极参加当地华侨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3月,仰光沦陷,徐四民为躲避战火和日寇的追捕,迁居缅甸北方八莫附近的农村。抗战结束后重返仰光,受托负责筹建华文报纸《新仰光报》,任该报总经理,1945年8月5 日《新仰光报》正式创刊。徐四民同时还领导华侨文化体育社团开展各项活动。
  1949年,徐四民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回国定居。 1976年移居香港。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委员、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四民著有《一个华侨的经历》等书。
  徐清水(? —1997 年)徐清水,福建省同安县新民镇东亭村人,幼居印度尼西亚,回国就读于集美中学,毕业后进入厦门大学深造,后南渡至新加坡, 经营工商业及船务业,任益华贸易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友联船务有限公司经理。历任新加坡华侨中学、立导中学、南洋工商补习学校董事,长期任新加坡中华中学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新加坡同安会馆教育股长、副主席、名誉主席;新加坡厦门公会名誉主席、 厦门公会主席等职。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