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668
颗粒名称:
九画
分类号:
K820.8
页数:
20
页码:
225-244
摘要:
本章介绍了福建省厦门市柯、胡、施、洪、钟、姚等姓氏海外华侨人物的列传等信息。
关键词:
福建
列传
海外
内容
柯孟淇(1872—1952 年)柯孟淇,祖籍同安县鼎尾后柯社庄江(现属厦门市杏林区),1872年出生于槟榔屿。幼年在大英义校读书,后入加尔各答罗拔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商行供职,随即与兄弟合创“孟兄弟公司”经营船务生意,继而开设源利兴轮船公司,与友人合创东方船务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其渡轮川航于槟城各港口,是槟榔屿航运业开创者。
1925年5月槟榔屿成立港务局,柯孟淇受当局聘请担任港务局总经理,这是第一位任此职的华人。
柯孟淇在牛汝莪、双溪茂等地拥有大片椰园,所产椰子供外销。他还经营铸造厂,出产矿用工具和磨粉机,设分厂于海墘及土库街,聘请造船工程师威米斯为经理。柯孟淇还曾代理大东方人寿保险,任点石斋有限公司董事主席,综合娱乐有限公司董事, 工部局议员(1902—1918年),政府粮食统制司(1919—1922 年),海峡殖民地立法议员(1916—1929年),三州府议政局非官吏议员,四州府驻槟城容眼色海及古楼米粮配给官、礼伸局局员、 华人参事局参事等职。
柯孟淇是槟州中华总商会发起人之一,任第五、六、七、八、 九届副会长(1907—1911年),第十、十一 、十二、十三届正会长 (1912—1916 年)。
柯孟淇于1952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80岁。
柯朝阳(1894—1984 年)柯朝阳,别号方明,1894年农历12月26日出生于同安。1909 年即赴南洋谋生,早年在星、马已成为洪门成员,先在马来亚槟城其父与他人合资的“泉合发”皮革店当学徒,1911年到新加坡与堂兄合办“泉协发”皮革店。一战期间经营纺织、罐头、树胶等业,战后在仰光创办“仰新公司”,业务扩展至印尼、美国旧金山,以树胶业获利而发达。后因资财问题受制于族人,故所撰 《自传》有“金钱就是罪恶”的感叹。1920年与施苏创星洲南洋工商补习学校。
“九一八”前后在上海经商,先后开设华侨商业公司,仰新公司,全力支持留日回沪闽南学生创《现实周刊》抗日,继任上海漳泉中学董事长,聘艾思奇、张楚琨等任教以抵制反动势力,使中共学生颜天德等得以活动。后该校被封,又帮助革命教师安全撤离。这期间,他在海内外所营商业不振,各业终为族人所吞。1935 年重渡新加坡,任《南洋商报》经理,后营渔盐业。抗战中参与南侨筹赈总会工作,战后与人合办新加坡《新民主报》任经理,因抨击蒋介石政权及殖民政府,与主编陈如旧一同被捕入狱,后为陈嘉庚保释。又任《南侨日报》发行部主任,及同安会馆总务股主任,继营渔业等项目。1955年回国前任李天游“新加坡纸品厂”营业部主任。
柯朝阳回国后即加入中国致公党,任第一届福建省委主委、中央常委;还先后担任海沧华侨养殖场场长、同安县副县长四任、县政协常委三任、县侨联主席六任、省侨联副主席四任、同安建设发展公司副董事长、同安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同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侨联委员、厦门市侨联常委等职。
1984年4月8日逝世于同安。有五子四女,散居星、港、菲及国内,为继承其父精神,设有“柯朝阳奖学基金”,每年奖励高考文、理科前三名。柯碧浪(1931— )柯碧浪,祖籍同安,193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巴西班让。其父柯朝阳,是同安侨界著名人士。柯碧浪少年时从华校毕业后,又就读于英校多年,后考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凭,毕业后即投身于建筑业。他的建筑公司曾为公共工程局营建了几所马来学校,由于建筑行业的强烈竞争,1957年,柯碧浪转向航运业,加入国泰— 德华船务集团。1966年,他自创新加坡航运有限公司,经营船务代理,1973年,该公司第一艘轮船“亚洲英雄号”开航,这艘排水量3000吨的货船主要航行于新加坡和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 之间,以后每隔几年,柯碧浪的航运公司就有新船开航。
70年代中期,新加坡航运公司率先发展集装箱航运业,到了 1981年,该公司属下的船只大部分是集装箱货船,其总吨位仅列于新加坡海星轮船公司之后。因为新加坡航运公司的发展和实力, 使得柯碧浪多年间被推选为新加坡全国船务公会副会长。柯碧浪在发起组织全国性船务公会时尽了很大的努力,成功地将五家各立门户的公会联合组织成一家总会。
1988年,柯碧浪决心转行,他将新加坡航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澳大利亚的T、N、T合伙公司,转而从事产业发展。柯碧浪在“功成身退”后认为,航运业受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太多,船东时时处于戒备状况,精神十分紧张,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想脱离那种紧张的精神状态。另外一个因素是他认为航运业投资大而利润不高。虽然如此,柯碧浪还是宏海箱运有限公司(在泰国注册)的董事、股东,该公司在新加坡港务局的集装箱客户名单上高居第二三名,1991年,宏海公司营运的货物超过50万个标准集装箱,高达900万吨以上。
柯碧浪转行后一口气进行了 7个产业发展工程,共投入资金 31450万新元,兴建的公寓单位483个,其中前两个竣工的海格园和华洋楼,在3个月内被抢购一空,而目前这两座新厦已平均增值30%左右。其他5个工程是丰林园、华洋阁、华洋庭、华洋花园和益美花园。
1991年底,柯碧浪前往香港投资,成立KPL控股公司,属下有11家子公司。柯碧浪大量收购挂牌公司国浩集团股票,买进 8000万股,占总股权5.7%,成为国浩集团主要股东之一。不久前,柯碧浪应邀出任国浩集团银行董事。国浩集团的两大股东是马来西亚丰隆集团和科威特投资局,柯碧浪是第三大股东。该集团董事部主席是郭令灿,童事总经理郭令海,这是一个业务多元化的集团,以银行业为主,拥有道亨私恒隆两家香港银行。柯碧浪之所以投资于国浩集团股票,主要是看好银行业前景。此外柯碧浪还购进了不少旅馆业的股票。
从1993年开始,新加坡政府鼓励本国商人向海外发展。柯碧浪选择到中国投资,他认为在中国语言、风俗、宗教、习等方面都能相通,加上有亲戚朋友,人事上容易调和。因此他定下了进军中国建筑业的目标,与北京市的有关单位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投资房地产业,目前已有3个项目签订了协议书,主要内容是兴建办公楼、综合大楼、商住楼和住宅楼。
1993年11月柯碧浪以11000万元买下了日本华裔富商孙忠利的三福大厦。此外他还投资香港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及其他控股公司。1994年5月底他应邀出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部非执行董事。
目前KPL控股公司是何碧浪庞大事业的主要机构,属下还有20几家子公司。
柯碧浪在谈到管理哲学和成功之道时说,凡事自己不一定能做得最好,不过有信心设法做得比他人更强,他并不妒忌别人的成功,而是替他们高兴。柯碧浪对人生充满乐观,他认为明天定会比昨天好,春风吹来草又生,人生幸福无止境。
胡明(1914— )胡明原名胡绵芳,祖籍福建同安,1914年出生于缅甸毛淡棉市一个华侨家庭。 1930年回国,先后在集美中学、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读书,1937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及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至1945年,在新四军军部、旌德县委任科长、县委书记。皖南事变后开展游击战争,1946年至1951年任皖南地委书记、皖南游击队政委、皖南区党委副书记等职。1952年至1956年任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国家计委轻工业计划局局长。1956年至1985年任食品工业部副部长、旅大市委书记、抚顺市委书记、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施仁德(1886—1976 年)施仁德,福建省同安县嘉禾里(今厦门市)人,1886年生,先后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中学、回澜圣道大学,曾任厦门溪岸教堂牧师。1931年施仁德前往新加坡,受聘于新加坡长老会巴耶利答堂会。历任长老大会常务委员、丹戎巴葛、禧年、锡安诸堂会等职务。1950年移居印尼泗水,义务协理当地中华基督教会圣工。1976 年9月逝世,享年90岁。
施耀(1920—1986 年)施耀,曾用名施议杰,晋江县人,1920年7月生。幼时就读晋江竹山小学。1932年南渡菲律宾,在堂叔经营的店铺当学徒。 1937年9月,参加菲律宾“华侨店员抗日救亡协会”杉杉兰诺市分会,担任组织部长。1939年8月,加入菲律宾共产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中吕宋地区参加华侨抗日武装-1944年9月,任菲律宾抗日反奸大同盟中吕宋分盟主席。1948年11月回国后,担任闽粤赣边区党委、闽南地委、漳泉厦临时工委书记。
厦门解放初期,任厦门市人民委员会主任秘书。1950年底,任厦门市税务局副局长。1967年11月,任厦门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市委统战部部长,1980年5月,任厦门市政协主席,1983年3 月,任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1986年7月病逝。
洪晓春(1865—1953 年)洪晓春,名鸿儒,字晓春,号悔庵。福建省同安县马巷镇窗东村人,1865年生。少时聪颖好学,考试每每名列前茅。清光绪年间曾积极筹集经费支持兴办新学,被推选兼任厦门教育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选优贡,旋即举孝廉方正,后任福建省咨议局议员。辛亥革命时,曾任厦门市保安会副会长。20年代厦门市进行市政建设,洪晓春任厦门市政会会长,鼓励华侨回乡投资建设, 同时他还是厦门民间慈善团体“益同人公会”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洪晓春参加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被推选为劝募部部长,率先捐献以带领厦门市商界人士筹款支援抗日救国。 日寇侵占厦门时,洪晓春已74高龄。是时百姓纷纷外逃,社会秩序大乱,百业凋零。日寇为稳固其统治,拟利用洪晓春在厦门的威信和社会地位,企图请他出任伪厦门市维持会会长。日领事泽重信多次亲自出马,使尽利诱威胁手段,但均被严正拒绝。洪晓春为避敌纠缠,迁居鼓浪屿租界,泽重信再次潜往租界劝说时,洪晓春已乘“丰庆”轮逃往香港。抵港在旅社稍事休息,翌日有人敲门,一看竟是日奸泽重信,欲请洪晓春返厦当市长,洪晓春哈哈大笑说:“我乃中国人,岂有为虎作伥之理!”将泽重信的无耻威胁置之度外。但因香港实非久留之地,洪晓春便离港赴越南,继而转赴马来亚马六甲,流亡期间得知妻子在厦门去世消息,强忍悲痛,不愿回乡被日寇利用,后定居在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 新加坡沦陷,日寇对洪晓春的迫害仍不放过,洪晓春借故住进医院并连夜乘火车转移,又被日寇追踪缉捕,关进马六甲观音亭集中营达数年之久。在狱中日寇又胁迫其出任厦门市长,洪晓春死不屈服,不久,洪晓春病危,新加坡各界商人联名担保,请求释放。日寇以洪晓春须填写悔过书为条件相要挟,洪晓春怒斥敌人: “八十老翁,无过可悔!”拒不书写,日寇担心他病死狱中,只得准予保外就医。
抗日战争胜利后,洪晓春回到厦门,受到厦门市各界的热烈欢迎,国民党政府授以他“忠贞爱国”匾额一方,并将厦门市洪本部街改名为“晓春街”,以表彰他的爱国情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洪晓春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任福建省工商联合会筹委会主任。
1953年1月4日洪晓春病逝于厦门中山医院,终年88岁。厦门中山公园有“晓春楼”用以纪念这位爱国老人。
洪明星(生卒年不详)洪明星,祖籍福建同安马巷,出生于马六甲州。其父洪水源, 早年赴南洋谋生,擅长荷兰语和马来语,荷兰殖民者出兵征伐苏门答腊岛亚齐时,曾被聘为向导和翻译。洪明星8岁时,在槟城英文学校学习,14岁辍学,进入英商段甲洋行任职。因办事认真、 忠于职守,深得经理赏识和同事器重,后被日里棉兰德商“辖典目土库"聘为司理,前后达40年之久,其为该公司筹划商务,施展才华,倍受尊敬,公司特为之升旗放假以示祝贺。
洪明星自幼受西方殖民地学校教育,中文程度很低,但是却有浓厚的祖国观念。民国初年,在荷属东印度群岛100多万华侨中,除巴达维亚有一家《华铎周报》(后改为日报)外,竟无第二家华文报刊以适应华社发展的需要。他认为侨胞没有自己的舆论机构,不利于华社的团结和发展,1909年,洪明星发起招股,创办棉兰《苏门答腊日报》,并自任该报总经理,先后聘张客公、方南岗、李怀籍、沈玄庐、刘大白以及褚民谊等任主笔,肖丽洲、刘士木等任经理。该报同时还出版马来文版,以联络华社与马来民族的感情,该报的发行到达新加坡等地。
棉兰《苏门答腊日报》是当时比较著名的报纸,其主编后来被荷印政府无理驱逐出境。洪凉(1889—?)洪凉,字清凉,祖籍福建同安,1889年出生于柬埔寨,自幼就读于柬埔寨法文美士学校,能熟练应用法语、柬埔寨高棉语和越南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开始涉足商场。 1920年,任职于西贡华洋公司。翌年,任西贡普东洋行华人总经理。1930年在堤岸独资创办中英公司,以代理卜内门颜料而闻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任西贡中法工商国家银行华人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西堤社会治安不稳,屡屡发生抢劫案件,洪凉乃与治安当局联系,整编华侨童军团,以协助维护治安。 1943年3月,南越中华总商会代理会长林罩(字彦罩,同安人)病逝,洪凉适在巴黎,初电召回越,于5月24日接任中华总商会代会长。与黄维齐、林鸿奉、李伟吾等侨领革新会务,修改章程,整修会址。1949年1月,中华总商会改组后,洪凉被选为第一届理事长。
洪凉虽自幼生长在海外,但仍喜穿汉式服装,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大厦门口高挂着“文明新气象,礼乐旧家声”的对联。 他待人温和有礼,对各项社会公益均热心赞助,曾任南星体育会会长,1948年5月,他率华侨运动员回国参加全国运动会,并领导越南华侨回国观光团,访问京、沪、杭等地,1952年,他率越南华侨篮球队到泰国访问。洪凉历任西堤华侨互助委员会委员、中正西医院财政、福善医院副主席、西堤华侨调剂库董事会主席、堤岸福建学校董事会主席、温陵会馆主席、西贡高等法院陪审员、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洪芸(生卒年不详)洪芸,字堂芸,福建同安县人。清朝末年抵安南(今越南)西贡谋生,白手起家,刻苦耐劳,初经营小本生意,继而开设复晋洋酒店,后代理斐灵利洋行金字烟,成为当地富商。他在西贡吉甸那街还经营洋酒罐头行业。与复晋齐名的新成利、成德、同发、 新振发等商号均为闽商经营,烟酒罐头业向为福建人的传统。
1925年,洪芸与西贡闽籍侨领合创福建公立诚志学校;1929 年独资购买吉士尼街大厦一座,作为诚志学校校址。洪芸还被推选为西贡福建帮帮长,为倡导华社福利事业不遗余力。1932年,洪芸被全体侨商推选为南越中华总商会第15届会长,曾主持支援祖国救灾筹赈会,筹募巨款汇回祖国。
洪芸还一度创南三圻卷烟厂,后因当地同行业竞争激烈,乃自动停业转为中越贸易。
洪文菁(? —1945 年)洪文菁,福建省同安县新店东坑村人,幼年随父母南抵荷属苏门答腊岛的容眼亚比,受数年私塾教育。及长先从教,后从商, 开设药铺兼习医,数载后家境渐丰。洪文菁热心公益,资助当地华校教育,受公众敬重。抗日战争时期,洪文菁积极参与容眼亚比当地的筹赈工作,出钱出力,并与蔡明月等人秘密组织除奸团,制止奸商贩卖日货。日寇占领南洋群岛后,残酷迫害峇眼亚比华侨,洪文菁激于爱国义愤,公开指责日寇侵略暴行,被日寇逮捕,先后囚禁于望加丽、北干等地,虽屡遭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为掩护其他同志而视死如归。后被判处五年徒刑。1945年日寇投降时,洪文菁在狱中已去世3个月。
洪高兴(约 1894—?)洪高兴,1894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嘉禾里(今厦门市), 1906年12岁时随母亲、兄长南渡新加坡谋生,进入颜永成义学就读7年,毕业后升入莱佛士书院,书院毕业后加入缎葛兄弟公司服务,两年后转任BI轮船副船长,航行于仰光、槟城、香港、日本等地。一年后即受聘为华商银行财政。洪高兴历任南洋树胶公司、振成丰树胶厂、裕庆树胶厂总司理。因经营树胶业获利甚巨, 乃创设复成公司,不久后因公司失利而关闭,改任EA峇峇有限公司买办。
洪高兴曾捐献巨款资助振东学校和公立南洋女子学校,并分别担任该校的正副总理。此外,洪高兴还担任公立醒民学校、南洋工商补习学校、新加坡树胶公会、华里阁等正副总理或董事。在 20年代末期,洪高兴是新加坡的知名人物。洪子晖(1897—1980 年)洪子晖,1897年诞生于福建省同安县新店乡(今新店镇),20 岁时南渡新加坡经商,节俭兴家,关心故乡教育,独资捐办义校以方便儿童就学。抗日期间,洪子晖参加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工作,为劝募而奔走,足迹遍及南洋各地,抗战胜利后曾回国参加侨务工作。洪子晖曾在新加坡同安会馆文书股任职,精通马来语,著有《华巫辞典》、《洪子晖商业电约》等书。晚年居住厦门鼓浪屿,1980年5月逝世,终年83岁。
洪丝丝(1907—1989 年)洪丝丝,原名洪永安,福建金门人,1907年出生,早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曾于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大革命失败后退党。1928年洪丝丝南渡,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在中华学校任教,并兼任棉兰《南洋日报》评论记者。该报曾一度停刊,于1930 年复刊并易名为《新中华报》,洪丝丝应邀任总编辑。1931年因在该报发表爱国文章,被荷印殖民当局驱逐出境。
1932年至1935年间,洪丝丝在马来亚槟城《光华日报》主编副刊“槟风1936年至1937年,任《光华日报》驻东京通讯记者,同时在大学进修社会学。“七七”事变后,洪丝丝即返回马来亚,担任《光华日报》编辑主任。 1939年4月现代报社创办《现代周刊》,洪丝丝应邀为编辑主任。不久后离开槟城到新加坡主编 《现代三日刊》,并担任华侨青年抗敌干部训练班讲师。日寇占领新加坡后,洪丝丝流亡印度尼西亚。
二战后洪丝丝回到槟城,1946年复任《现代周刊》主编,同时参加编辑《大战与南侨》一书,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他任新加坡华侨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秘书。1946年11月,他应聘加入南侨日报社工作,主编《南侨晚报》,还兼任南侨日报社经理和社论委员会主席。1949年社长胡愈之返回中国后,由洪丝丝接任南侨日报社社长。1950年9月《南侨日报》被迫停刊,洪丝丝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返回中国。
洪丝丝回国后,历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社专稿部主任、新闻社理事长、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会长等职。洪丝丝是中共党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1989年逝世,终年82岁。
洪华民(1921— )洪华民,原名洪六爻,1921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新店东坑村。 其父洪启昌是个华侨商人,母亲宝玉子是日本人。洪华民5岁丧父,母亲返日,遂成孤儿,后由叔父带到越南抚养,在河内读完小学。12岁时,四叔将他收为养子并带到马来亚马六甲。洪华民起先在汽车大修厂当学徒,晚上随其堂兄学习文化,并从养父那里学习南少林派武术。到16岁时,洪华民转到亚细亚货运公司当司机,有了较好的职业和生活环境。
1937年,“七七事变”后,海外侨胞十分关心祖国的抗日战争, 在陈嘉庚为首的各界侨领组织带动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筹赈活动,有力地支持祖国抗战。侨胞高度的爱国热情深深激励了年轻的洪华民,他也积极参加募捐义演。
1938年广州沦陷,日寇封锁沿海,中国抗战物资均由滇缅公司运输,十分缺乏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当时统称为机工)。中国政府通过南侨总会向海外招募机工,回国参加抗战。洪华民看到报纸上登载南侨总会招募华侨机工回国服务的消息,立即到筹赈总会报了名,养父养母担心洪华民年纪轻,便多方劝阻,认为多出点钱支援祖国抗战也是一样,洪华民表示,国难当头,正急需大批熟练机工,自己具有专长,理应投身报效祖国,还请来筹赈会侨领协助做养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获得支持。年仅18岁的洪华民,以20岁年龄报名加入南侨机工队伍。
洪华民等一批来自马六甲的华侨机工先到达新加坡,在出发前还受到陈嘉庚先生的接见。1939年3月27日洪华民随第三批南侨机工离开新加坡,乘船抵越南西贡,转乘汽车抵达昆明,经过3个月的军训后,洪华民被编入西南运输处第十二大队第十中队,担任汽车驾驶员,运送战备物资。
滇缅公司穿越高山大河,迂回曲折,坡陡路险,地形复杂,野兽出没,瘴疫流行。华侨机工在设备极其缺乏的困难条件下工作, 有许多人不幸牺牲。洪华民先后接到表哥从越南寄来的汇款和叔父寄来的入境手续,然而他抱定抗日决心,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还经常写信安慰亲人。1940年云南芒市水灾, 南侨机工组织义演,洪华民以其少林功夫表演"汽车过人”硬气功节目,在叠罗汉节目中运用轻功跃到最上层,还参加演出一些宣传抗日的节目。1944年5月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因日寇进犯而切断。西南运输处除留用部分人员外,其余全部遣散,洪华民辗转到云南盟军机场做工,一直到抗战胜利。洪华民荣获国昆政府侨务委员会奖状:华侨机工洪华民,热心爱国,敌忾同仇,抗战军兴,应募服务,前后七载,备致勤劳,应予嘉奖。此状。
委员陈树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日同时还获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发给的荣誉证明:兹证明,洪华民于抗战期间,由南洋回国,在公路运输服务,颇著勤劳。此证。
兼局长俞飞鹏副局长龚学遂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日新中国成立后,洪华民在重庆公路运精公司任司机,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十年动乱中,洪华民受到残酷打击和迫害。后获得平反。1979年被选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七届人民代表。 1984年退休后任宜宾侨联企业公司副经理。1986年享受国家规定南侨机工领取100%退休金的待遇。1989年云南省政府为南侨机工回国参故50周年,在昆明建立纪念碑,洪华民作为健在的南侨机工代表出席揭幕庆典。
科拉松·阿基诺(1934— )科拉松•阿基诺,女,祖籍福建同安县积善里鸿渐村(现属龙海县),1934年出生于菲律宾,是第四代华裔,他的曾祖父许玉寰1870年由鸿渐南渡菲律宾谋生,后发展成为当地望族——许寰哥家族。她出身的许寰哥家族同菲律宾华侨华人社会已基本上没有来往。1947年,她13岁离家往美国求学,获得圣维生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后返菲律宾继续攻读法律,1956年在丹辘省同阿基诺结婚。1983年8月21日,作为反对党领袖的阿基诺由美国返菲,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遇刺身亡。
阿基诺遇刺后,菲律宾政治、经济局势日趋恶化,反对党势力逐渐活跃,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对马科斯政权的政治运动。作为阿基诺的遗孀,科拉松成为马科斯暴政受害者的化身,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她继承其丈夫的事业,以阿基诺生前的政治力量为核心,组织了 “人民战斗联盟”,成为当时菲律宾派别众多的反对党主要领袖人物之一。
1986年底,以科拉松为领袖的“人民战斗联盟",在天主教会和美国的配合下,同反对党另一大派“统一民族民主组织”实现了联合。科拉松作为“统一民族民主组织”的总统候选人(该组织主席劳雷尔则作为她的竞选伙伴),参加提前实行的菲律宾总统大选;在美国以及菲律宾当时的国防部长恩里莱、武装部队代总参谋长拉莫斯的支持下,当选为菲律宾总统。
科拉松在竞选时提出的政治、经济纲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关于经济改革:恢复廉洁与信誉,解决贫困与饥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废除垄断和物价管制,建立国内外投资者信心。
二、 关于政治改革:制定新宪法,取消总统用法令来立法的特权,取消侵犯人权的法令,恢复立法和司法部门的独立。
三、 期满后取消美军基地以维护主权(要否保留基地由全民表决),同新人民军停火,赦免一切叛乱分子,释放所有政治犯。承认菲律宾共产党等(这一点科拉松执政后有所贯彻,但遭到军队的强烈反对)。
科拉松执政后,申明对中国友好。1988年4月14日至4月16 日,科拉松总统应邀率领包括外交部长、农业部长等十余名政府官员及其两个女儿、菲华工商界15名人士的访华团来华访问。抵华当天,科•阿基诺即往其祖籍地鸿渐村谒拜了许氏宗祠,参观了其曾祖父许玉寰出生的房屋,亲切会见了其堂叔许源兴等49位亲戚。在鸿渐村举行的隆重欢迎大会上,科拉松发表了充满感情的讲话。她说:“对这里的访问是我中国之行有意义的一站。我到中国既为国事而来,又有私人原因,因为我既是我国元首,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这个村庄的女儿。”科拉松在会上还宣布,赠送给鸿渐村一套儿童游乐场设施。
科•阿基诺总统在北京受到国家主席杨尚昆的热烈欢迎。邓小平、李鹏、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先后亲切会见了她,并与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
1988年4月17日,科•阿基诺回到马尼拉后发表讲话时说, 她对中国的访问使菲中两国领导人加深了了解,因此,菲中两国之间今后必将出现意义深远的合作。
1992年,科拉松•阿基诺卸任,由拉莫斯任总统。
钟泗滨(1917—1983 年)钟泗滨,福建省厦门市人,1917年出生。1936年钟泗滨肄业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后北上到上海新华美专进修,受到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现代西方艺术,有系统的认识和研究。侨居新加坡后,广泛借鉴世界美术的新表现手法,从写实派转变为现代派,被新加坡艺坛公认为东南亚国家一带的新潮艺术家。钟泗滨曾在南洋美术专科学院担任讲师,擅长以油画、 水彩、水墨、白描、版画等多种形式创作,并探索在中国宣纸上作画以融合东西方艺术韵味,以体现南洋风情和人民生活。1961 年,钟泗滨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受到观众好评。 1962年,他荣获新加坡共和国公共服务星章(BBM)。
1983年7月2日,钟泗滨因心脏病突发而猝逝,终年66岁。
姚景水(?— )姚景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在厦门大学就读期间,以成绩优异受到师友的器重。
1938年日寇侵占厦门,姚景水避居新加坡,以执教为业,后转居沙捞越,曾任民那丹、泗里奎等地华校校长多年,治校有方, 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日寇南进占领南洋群岛,姚景水避居当地偏僻乡村。
二战结束后,姚景水在马来亚诗巫创办恒远公司,以其胆略持筹握算,20多年间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到70年代,姚景水任诗巫恒远公司经理、经纬贸易公司董事、慕娘五金有限公司董事、 古晋仁盛行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
姚景水是诗巫华社热心社会公益的知名人士,历任诗巫市议会两届民选议员、沙捞越州中华商联会副主席、诗巫总商会副会长、中华商会董事秘书、中华中小学校董事秘书、篮球总会会长、 排球总会顾问、码头工友联合会顾问、诗巫体育会委员、漳泉公会总务、京果商公会主席、慈善社委员、政府海事局委员、新加坡姚氏公会名誉会长。
知识出处
《厦门人物:海外篇》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华侨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厦门的华侨历史更值得 人们回顾,厦门曾有过不少杰出的华侨人物,既可用来教育厦门 人民及其后代,又可使华侨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阅读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