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郡望注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534
颗粒名称: 附录1:郡望注释
其他题名: (同一郡望的姓列于注释后括号内)
分类号: K291
页数: 30
页码: 531-560
摘要: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治所在平襄县。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移治冀县,改名汉阳郡。三国魏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上郅县。隋开皇三年废,大业三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元年复置。乾元元年 改为秦州。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以楚国改置,治所在彭城县 。黄龙元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 二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复为彭城郡。西晋初改为国,元康中复为郡。(孙、蒋)陇西郡战国秦置,治所在狄道县。三国魏徙治襄武 县。隋大业初复改为荥阳郡。庐江郡楚、汉之际分九江郡置,辖有今安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 区,西汉景帝后移辖江北地,治所在舒县。
关键词: 郡望 地方志 中国

内容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治所在平襄县(今甘肃 通渭县西)。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移治冀县(今甘肃甘谷 县东),改名汉阳郡。三国魏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上郅县(今甘 肃天水市)。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置。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改为秦州。
  (赵、秦、严、姜、皮、尹、秋、强、狄、双、莘、桂、庄、 艾、慎、阚、那、权、上官、子车、乐正、汝)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治所在彭城县 (今江苏徐州市)。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 二年(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 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四年(公元60年)复置。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复名彭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仍为徐州,(钱、金、刘、巢、宗政)乐安郡东汉质帝时乐安国除为郡,后移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 北苑城镇)。西晋初改为国,元康中复为郡。南朝宋移治千乘县 (今山东广饶县北)。隋初废。(孙、蒋)陇西郡战国秦置,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洗县)。三国魏徙治襄武 县(今甘肃陇西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置渭州,大业 三年(公元607年)复改陇西郡。唐初仍改为渭州,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复改陇西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为渭州。
  (李、彭、时、禹、董、闵、牛、边、辛、关、阳、第五) 汝南郡东晋置,治所在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西北)。北齐废。
  〈周、昌、袁、殷、齐、和、穆、蓝、危、梅、盛、应、麴、 糜、仰、咸、廖、沙、鞠、盖、商) 延陵郡史有延陵县:(1)西汉置,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北新平堡。东 汉废。(2)西魏置,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北。隋开皇七年(公元 587年)改名延福县。(3)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治所 即今江苏丹阳县西南延陵镇。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移治京 口(今江苏镇江市),后废。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置,并 还治今丹阳县西南延陵镇。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 (4)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润州置,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名丹徒县。
  (吴)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治所在荥阳县 (今河南荥阳东北)。寻废。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复置。北 魏太和中移治荥阳县。北齐改名成皋郡。隋大业初复改为荥阳郡。
  (郑、潘)(太原郡)(1)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治所在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北齐河清四年移治古城恭营东)。西汉文帝改为国,不久复为郡。西晋又为国。北魏复为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并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 为太原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为并州。(2)南朝梁 侨置(按:东晋、南朝为了安置北方来的人,在其管辖的长江南 北地区用北方州、郡县名设置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称为 “侨置”。因为当时北方人民与土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保持 原籍贯。统治集团所以设置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了安置北方 土族,保护其封建特权,借以缓和南北土族矛盾,以巩固其政 权)。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北。隋开皇中废。
  (王、郝、乌队祁、伏、祝、郭、霍、咎、弓、宫、武、韶、 郁、能、阎、充、易、弘、沃、师、尉迟、澹台、令狐、阎、呼 延、桀、亢)始平郡(1)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置,治所在槐里县(今陕 西兴平县东南南佐村)。北魏太平真君中废。(2)南朝宋侨置(见 “太原郡”注),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后治武当县(今 湖北丹江市)。北魏废。(3)南朝齐置,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 西魏改名涪城郡。
  (冯、庞、宣)颍川郡(1)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治所在阳翟县(今 河南禹县)。晋移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东魏武定七年 (公元549年)移治颍阴县(今许昌市)。北齐改名临颍郡。隋大 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2)东晋侨置(见 “太原郡”注),治所在今安徽巢县东南。南朝齐后废。
  (陈、钟、千、乌、赖、拓跋)河南郡(1)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三川郡置,治所在雒 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隋初废,大业时又曾改豫州为河南郡。唐初改为洛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易名河南府。(2)东晋 侨置(见“太原郡”注),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隋开皇初 废。(3)南朝宋侨置。治所在河南县(今河南新野县北)。北魏废。
  (褚、方、毕、于、元、平、邱、荀、山、向、利、闻人)河东郡(1)秦置,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北魏移 治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 (公元607年)废蒲州复置河东郡,治所在河东县(今永济县西南 蒲州镇)。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废,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又改蒲州为河东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蒲州。 (2)东晋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松滋县(今湖北松滋县西 北)。南朝宋改为河南东郡,齐复名河东郡。隋平陈后废。
  (卫、吕、柳、廉、薛、裴、陆、储、蒲、堵、满、聂)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 吴兴县南下菰城)。南朝梁绍泰元年(公元555年)改为震州,太 平元年(公元556年)复为吴兴郡。隋开皇时废。唐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又改湖州为吴兴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 湖州。
  (沈、尤、施、水、姚、明、钮、闻)南阳郡(1)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治所在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复为郡。隋开皇初废。大 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改邓州为南阳郡,治所在穰县(今河南 邓县)。(2)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西魏改名为山 都郡。(3)东魏置,治所在南阳县(今河南郏县西北)。隋开皇三 年(公元583年)废。
  (朝、岑、滕、乐、邓、厉、束、叶、白、翟、姬、终、隆、 琴、百)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 灵宝县东北故函谷关城)。东汉至北周曾一度改名恒农。十六国苻 秦移治陕县(今河南陕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大业 三年(公元607年)复置,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改名凤林郡。
  (杨、刁、牧)沛郡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滩溪县西北)。东 汉改为沛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西晋还旧治,后复 为郡,又移治沛县。北魏移治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北齐废。
  (朱)高阳郡东汉恒帝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后废。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县(今河北 蠡县南)。北魏改为郡。隋开皇初废。
  (许、耿、仲孙)庐江郡(1)楚、汉之际分九江郡置,辖有今安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 区,西汉景帝后移辖江北地,治所在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2)三国魏、吴于境内各置庐江郡,魏郡治六安县(今安徽六安 县北),吴郡治皖县(今安徽潜山县)。西晋合而为一,移治舒县 (今安徽舒城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3)隋大业初 改庐州置,治所在合肥县〈安徽合肥市西,唐移治今合肥市)。唐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庐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 为庐江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为庐州。
  (何)清河郡西汉高祖置,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县东南)。东汉改为 国,移治甘陵县(后改名渭河县,今山东临清县东北)。三国魏复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北魏又复为郡。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清河 县西北,隋改名清河县,唐移今址)。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 乾元年间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
  (张、傅、贝、房、汲)东鲁郡东鲁郡当在鲁国境。鲁国:(1)西周周公旦封国,都曲阜 (今山东曲阜县东古城)。春秋时为季孙、孟孙、叔孙三家所分。公 元前256年灭于楚。(2)西汉初改薛郡置,治所在鲁县(今山东 曲阜县东古城)。西晋改为鲁郡。
  (孔、南宫)谯郡(1)后汉置。晋侨置陈留郡。后魏兼置南兖州,梁改谯州。周 改亳州。隋复为谯郡。宋升集庆军。即今安徽亳治。(2)东晋末 置。梁改置北新安郡。东魏改蒙郡。隋废。故治在今安徽蒙城县 西北三里。(3)后魏置,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
  (曹、戴、娄、嵇、逢、敖、桓、夏侯)武陵郡汉高祖置,治所在义陵县(今湖南淑浦县南)。东汉移治临沅 县(今湖南常德市,隋改为武陵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改为郎州,大业初复为武陵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 朗州,天宝初复为武陵郡,乾元初又改为郎州。后废。
  (华、安、顾、龚、苍、冉、郏)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治所在巨鹿县(今河 北平乡县西南)。东汉移治瘿陶县(今河北宁晋县西南)。西晋改 为国。北魏复为郡。永安中郡分为二:一属殷州,治所在痿遥县 (今宁晋县西南),北齐废;一属定州,治所在曲阳县(今河北晋 县西),隋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邢州(治龙冈县,今河北 邢台市)为巨鹿郡。(魏、莫、毋)济阳郡(1)西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治所在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 北堌镇)。晋南渡后废。(2)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济州置, 治所在卢县(今山东在平县西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废。
  (陶、卞、江、蔡、柯、丁、左、郤、庚、长孙、东门) 东海郡(1)秦置,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楚汉之际为郯郡, 后复为东海郡,南朝宋移治襄贲县(今山东苍山县南)。北齐又移 治连口(今江苏涟水县),后废。(2)东晋元帝初侨置(见“太原 郡”注),治所在今江苏常熟县北。穆帝永和中彩治京品(今江苏 镇江市)。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改为南东海郡,梁天临 元年(公元502年)又改为南兰陵郡,陈复名东海郡。隋开皇九 年(公元589年)废。(3)北魏设置,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县北桐 峿镇。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北海郡。(4)南朝宋泰始五年(公元469 年)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所即今江苏涟水县,齐改名北东 海郡。(5)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改北海郡置,治所在安 流(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隋开皇初废。(6)隋大业初以海州改 名,治所在胸山县(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年)复名海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为东海郡。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海州。
  (戚、藏、芳、徐、後、竺、后、有)陈留郡(1)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治所在陈留县(今 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城)。西晋改为陈留国,移治小黄县(今开封 市东)。南朝宋复为郡,治仓恒城(今开封市西北)。北魏太和十 八年(公元494年)废,孝昌初复置,移治浚仪县(今开封市西 北)。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曾改汴州为陈留郡。(2)东晋咸 康四年(公元338年)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所在小黄县(今安徽亳县)。隋开皇初废。(3)东晋义熙末侨置,治所在今安 徽寿县西南。隋开皇初废。(4)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改 广梁郡置,治所在石封县(今安徽广德县)。隋开皇初废。
  (谢、阮、虞、伊、屠)范阳郡(1)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琢郡置,治所在涿县 (今河北涿县)。西晋改为国。北魏复为郡。隋开皇初废。(2)唐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幽州为范阳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 城西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幽州。
  (邹、卢、祖、燕、简、鄢)江夏郡(1)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治所在西陵县(今 湖北新洲县西)。三国废。(2)三国吴置,治所在武昌县(今湖北 鄂城县。西晋改为武昌郡)。(3)三国魏置,治所在上昶城(今湖 北安陆县西南)。西晋移治安陆县(今湖北云梦县)。南朝宋废。 (4)南朝宋置,治所在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隋初废。(5) 北魏置,治所在江夏县(今河北泌阳县北)。隋开皇初废。(6)隋 大业初改鄂州置,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唐初复为鄂州,天 宝初又改江夏郡,乾元初复改鄂州。
  〈喻、费、黄、楚)魏郡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 临漳西南邺镇)。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移治安阳县(今河 南安阳市)。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初改名相州。
  (柏、暴)扶风郡(1)三国魏以后扶风改置,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县东 南南佐村)。西晋改为扶风国,移治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十六国复为郡。北魏移治好畤县(今陕西乾县东好畤村东南),永安元年(公元528年)移治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县东北)。隋开皇 三年(公元583年)废。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移治雍 县(今陕西凤翔县)。唐初改置岐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 为扶风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改名凤翔郡。(2)南朝宋孝 武帝时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所初在襄阳县(今湖北襄樊 市)。后迁治于筑口(今湖北谷城县东)。梁废。
  (窦、鲁、马、万、惠、井、班、禄、法)河间郡西汉高帝置,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改为国,治所在东 城县(今河北献县东南)。三国魏复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北魏初 又改为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改瀛州为 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间县)。
  (章、俞、凌、邢、詹、饮)琅邪郡(1)秦置。治所在琅邪(今山东省胶南县琅邪台西北)。汉移 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县)。后汉为琅邪国,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县 北),晋因之。南朝宋复为郡,移治即丘(今山东临沂县东南),后 魏因之。隋治临沂(今临沂县),唐以后废。(2)南齐置,后魏因 之,北周改为朐山,即今江苏东海县治。
  (云、诸、符、胥、申、蔚、诸葛)武功郡史有武功县:(1)战国秦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40里 渭河南岸。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移治废县(今陕西扶风县 东南)。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废。北周建德三年(公 元574年)别置武功县于中亭川(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武功镇)。金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改名武亭县。元复名武功。解放后 移普集镇,即今址。(2)南朝宋置,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 功桥。西魏改为武连县。
  (苏、殳)顿邱郡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顿邱县(今河南浚 县北)。北齐废。
  (葛、司、公羊、司空、公西)北海郡(1)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治所在营陵县 (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东汉改为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魏、 晋时或为国或为郡。北齐改为高阳郡。(2)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改青州置,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益都县)。唐武德四年(公 元621年)复为青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北海郡,乾 元初复为青州。
  (奚)高平郡(1)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以山阳郡改名,治所在昌 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南朝宋移治高平县(今山东邹平西南)。 北齐移治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南)。隋开皇初废。 (2)北魏正光 五年(公元524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西魏废 帝时改名平高郡。(3)北周以高都郡改名,治所在高都县(今山 西晋城县东北高都)。隋开皇初废。(4)南朝陈太建六年(公元547 年)置,治所在吴城(今江苏泗洪县南)。隋开皇初废。(5)唐天 宝初又以泽州改置,治所在晋城县(今山西晋城县)。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复改为泽州。
  (范、巴、公孙)中山郡西汉高祖置,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定县)。景帝改为国。十 六国后燕慕容垂定都于此,改为中山尹。北魏改为郡。隋开皇初 废。
  (郎、汤、甄、焦、仲、蔺)京兆郡(1)三国魏以京兆尹改置,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 北)。北魏移治霸城县(今西安市东北)。北周还治长安县,复为 京兆尹。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复置,改治长安县及大兴县(今西安市)。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年)改置雍州。(2)东晋孝武帝时侨置(见“太原郡”注),治 所在邓县(今湖北襄阳县西北)。南朝梁废。
  (韦、酆、史、康、米、计、宋、舒、杜、宗、羊、於、家、 段、车、全、都、黎、扶、雍、寿、扈、浦、别、夔、晁、冷、皇 甫、申屠、归、羊舌、谯、家)东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长山县(今浙江 金华县)。南朝陈天嘉年间改名金华郡。隋大业初又改婺州为东阳 郡,治所在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复名婺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名东阳郡,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复为婺州。
  (茵、司、宦)邰阳郡(凤、支、轩辕)东平郡(1)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北齐 废。(2)北魏泰常中置,治所在奉城(今山东范县东南旧城)。太 和末废,建义中复置。北齐废。(3)隋大业初改郛州为东平郡,治 所在郛城县(今山东郛城县东)。唐武德初复为郛州,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天宝初改为东 平郡,乾元初废。
  (花、宿、太叔)东安郡(1)东汉末置,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旋废。西晋元康 元年(公元291年)复置,移治盖县(今山东沂源县东南)。北齐又移治东莞县(今山东沂水县),隋开皇初废。(2)三国吴黄武五 年(公元226年)置,治所在富春县(今浙江富阳县)。七年(公 元228年)废。
  (任)上党郡(1)战国韩置,秦汉治所在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西南)。东 汉末移治壶关县(今长治市北古驿)。西晋移治潞县(今山西黎城 县南古城)。北魏复移治故壶关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治 所在上党县(今长治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潞州, 天宝初复为上党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为潞州。(2)东 晋宁康中以上党流民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所在今安徽芜湖 市西南。义熙中降为县。
  (鲍、樊、包、尚、连)晋阳郡史有晋阳县:(1)秦置,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 古城。北齐河清四年(公元565年)移治古城营东汾水之东。隋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移还古城营西古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公元979年)废。(2)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北。隋废。
  (唐、管、景、匡、越)冯翊郡<1)三国魏以左冯翊改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 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后废,隋大业(公元607年) 复置。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置同州,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复为冯翊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置同州。(2)南 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所在襄 阳县(今湖北襄樊市)。后迁治都县(今湖北宜城县东南)。北周 废。(3)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侨置(见“太原郡” 注),治所在莲勺县(今湖北钟祥县西北)。南朝齐废。
  (雷、吉、印、党、益、梁丘)广平郡(1)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治所 在广平县(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改为 平干国。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复置郡。隋开皇初废。唐 天宝、至德时又改洺州为广平郡。(2)东晋置,治所在襄阳县 (今河南邓县东南)。北魏废。(3)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置, 治所在广平置(今四川黑水县东南)。隋开皇初废。
  (贺、谈、籍、贡、游、逯)千乘郡西汉置,洽所在千(乘)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镇北)。 东汉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为乐安国。
  (倪、单于)豫章郡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九江郡置,治所在南昌县 (今江西南昌市)。隋开皇中改为洪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 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为洪州,天宝元年(公 元742年)复为豫章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仍改名洪州。
  (罗、湛、璩、涂)平原郡(1)西汉置,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东汉永宁 元年(公元120年)改为国,后复为郡,建和二年(公元148 年)改为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复为郡。三国魏黄初三 年(公元222年)又改为国,七年(公元226年)复为郡。西晋 改为国,南朝宋复为郡,北魏废。(2)北魏置,治所在阴槃县 (今甘肃〈平〉凉县东泾水南岸)。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 (3)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 聊城县东北)。隋开皇初废。(4)南朝梁置,治所在龙乡县(今广 东罗定县南)。隋开皇初废。⑸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所在安德 县(今山东陵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为德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平原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废。
  (常、芮、温、东)定安郡史有定安县:(1)南朝宋以安定县改名,治所在今越南南河 省南定西北红河南岸。齐废。(2)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 西南。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废。(3)北魏太平真君二 年(公元441年)置,治所即今甘肃宁县。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 年)改名安定县。(4)辽置,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金贞祐三 年(公元1215年)升为定安州。元复为县,明初废。(5)元至元 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置,治所即今广东定安县。天历二年 (公元1329年)升为南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仍改为 定安县。
  (伍)下邳郡(1)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 邳县(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南朝宋改名为郡,隋开皇初 废。(2)隋大业初以邳州改名,治所在宿预县(今江苏宿迁县东 南、旧黄河东北岸之古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邳 州。
  (余、滑、国、阙、谷梁)西河郡(1)战国魏置,辖境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后地入秦, 郡废。②西汉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治所在平定县(今 内蒙古东胜县境)。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年)移治离石县(今 山西离石县)。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移治兹氏县(西晋 改隰城县,今山东汾阳县),后复还治离石县。西晋改为西河国, 后废。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隋初废,大业 初又改介州为西河郡。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改汾州为西河郡。 (3)东晋咸和中置,治所在比苏县(今云南云龙县境)。南朝梁末废。(4)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置,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县 境。隋开皇初废。
  (卜、毛、林、靳、栾、卓、池、宰、通、相、爱)平陵郡史有平陵县:(1)春秋晋置,治所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武陵 村。战国赵改名大陵县。(2)西汉昭帝时置,治所在今陕西咸阳 市西北。三国魏改名始平县。(3)西晋改东平陵县置,治所在今 山东章丘县西。北周废。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贞观 十七年(公元643年)改为金节县。(4)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 年)置,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 年)废。(5)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置,治所在今湖北均县 西北。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废。
  (孟)兰陵郡(1)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治所在承县(今山东 枣庄市东南峰城镇西)。南朝宋移治昌虑县(今山东滕县东南)o北 魏废。(2)东晋初侨置(见“太原郡”注),治所在兰陵县(今江 苏武进县西北万绥镇),南朝宋改名南兰陵郡。
  (萧、缪、万俟)博陵郡(1)东汉本初元年(公元146年)置,治所在博陵县(今河 北蠡县南)。建安末废。(2)北魏改博陵国置,治所在安平县(今 河北安平县)。隋开皇初废。(3)北周置,治所在博陵县(今甘肃 临潭县东)。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4)隋大业三年(公 元607年)改定州置,治所在鲜虞县(今河北定县,唐改为安喜 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为定州,天宝初又改为博陵郡, 乾元初复为定州。
  (邵、崔)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置,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金殿。)北魏移治于白马城(今临汾市)。隋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改为平河郡,三年(公元583年)废;义宁初复改 临汾郡为平阳郡,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县南,唐初移治临汾 市)。唐武德年间改为晋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平阳郡, 乾元年(公元758年)仍改置晋州。
  (汪、纪、解、邴、巫、仇、柴、步、欧、勾、饶、晋、牟) 上谷郡(1)战国燕置。秦时治所在沮阳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北 魏废。(2)隋大业初改易州置,治所在易县(今河北易县)。唐武 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易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乾上 谷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废为易州。
  (成、麻、荣、谷、侯、寇)江陵郡唐天宝初改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乾元元 年(公元758年)复为荆州。
  (熊、戎)临淮郡(1)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置,治所在今江苏吁胎县西 北淮水西岸,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移治今江苏洪泽县西 临淮镇。元初复还故治。明初废。(2)金改钟离县置,治所即今 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元改为钟离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改为中立县。次年复为临淮县。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废。
  (屈)辽西郡(1)战国燕置,秦时治所在阳乐县(今辽宁义县西)。三国魏 与阳乐县同移治今河北卢龙县东南。十六国前燕移治今支城(今 河北迁安县西南),后燕又移治肥如县(今迁安县东北)。北齐废。(2)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置,治所在辽西县(今辽宁义县 东南王民屯)。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移治柳城县(今辽宁朝 阳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置燕州总管府。
  (项、斜)安定郡(1)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 宁夏固原县)。东汉移治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移治 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废,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初改为泾州,天宝元年 (公元724年)复改安定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又改名保定 郡。(2)南朝齐置,治所在今湖北漳县西。后废。
  (梁、席、胡、程、蒙)渤海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治所在浮阳县(今河北沧 州市东南)。东汉移治南皮县(今河北南皮县东北)。东魏又移治 东光县(今河北东光县东)。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曾改沧州为渤 海郡。
  (季、高、裘、封、甘、冀、暨、居、皆、须、欧阳、赫连) 武威郡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 武威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复置。唐武德初改置凉州,天宝元年(公元724年)复改为 武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仍改为凉州。
  (贾、石)内黄郡史有内黄县,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东魏天平 初废。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置,移治今县。
  (路、骆、蓟)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治所在善元县(今山西右玉县东 南),东汉移治阴馆县(今山西朔县东南夏关城),三国魏移治广 武县(今山西代县西南古城)。隋开皇初废,大业初改代州为雁门 郡,治所在雁门县(今代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改为 代州,天宝初又为雁门郡,乾元初又复改为代州。
  (童、田、幸、薄、农、鱼、衡、文)鲁郡C1)西晋以鲁国改置,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县东古城)。 北齐废。(2)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鲁州置,治所在瑕丘 县(今山东兖州县)。唐天宝、至德时又改兖州为鲁郡,仍治瑕丘 县。
  (颜、濮、曾、公冶、端木、宰父、伯)会稽郡(1)秦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东汉永建四年(公 元129年)移郡治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县)。东晋初改为会稽国。 南朝宋时复为会稽郡。隋开皇中改为吴州,大业初复名会稽郡。唐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越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 名越州。(2)十六国西凉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境。北周废。
  (夏、钟离)蔡阳郡南朝齐置,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县西南。后废。
  (经)宣城郡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一说东汉顺帝时置,治所 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城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置宣 州,大业初复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宣州。天 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宣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 改为宣州。
  (贲)黎阳郡东音永和中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太元中废。 北魏孝昌中复置。隋开皇初废。
  (郁、桑、都)南安郡(1)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置,治所在䝠道 县(今甘肃陇西县东南)。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2)南 朝宋置,治所即今四川剑阁县。西魏改为普安郡。(3)南朝齐置, 治所在南安县(今四川荣县西)。隋初废。(4)南朝梁天监中置, 治所在晋安县(今福建南安县丰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废。(5)东魏天平初置,治所在南安县(今河南叶县南)。北周废。
  (单)余杭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以杭州改名,治所在钱塘县(今 浙江杭州市)。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为杭州,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又改为余杭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仍名杭州。
  (杭、隗)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 敦煌县西)。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废,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武德五年(公元622 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洪、慕、容、慕容)盐官郡史有盐官县,三国吴置,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 隋初迁治今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废,贞 观四年(公元630年)复置。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盐 官州。(翁)齐郡(1)西汉改临淄郡置(旧说秦即称齐郡),治所在临淄县(今 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镇北),旋改为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复为郡。东汉改为国。十六国时复为郡。隋开皇初废。(2)隋 大业改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唐初复为齐州,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齐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 为齐州。(3)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置,治所在雁门川 (今山西繁峙县北)。北齐废。
  (羿、富、宁、谭、晏、查)东莞郡(1)东汉建安初置,治所在今山东忻水县东北。西晋元康间 移治莒县(今山东莒县)。北齐废。(2)东晋侨置(见“太原郡” 注)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朝齐末废。(3)南朝梁置, 治所在胸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后废。
  (松、从)平昌郡东魏天平中置,治所在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北周 废,旋复置。隋开皇初废。
  (宓、红、司寇)长乐郡北魏改长乐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翼县)。隋开皇初废。
  (蓬)山阳郡(1)西汉景帝置山阳国,武帝改为郡,治所在昌邑县(今山 东金乡县西北)。西晋改为高平国。(2)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 年)置,治所在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县)。隋开皇初废。(3)北魏 孝昌中置,治所在共县(今河南辉县东)。东魏改名广宁郡(郗、巩、养、岳)武阳郡史有武阳县:(1)西汉置,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南朝梁 改为犍为县,西魏改为隆山县。(2)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治所 即今山东平邑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为颛臾县。
  (3)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北。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9 年)改名吴房县。(4)北魏改东武阳县置,治所即今山东莘县西 南朝城。北齐废,北周复置。唐贞观十七年(公元163年)废,天 祐三年(公元906年)复置。五代唐废。(5)北周置,治所在今 四川犍为县东南。(6)隋开皇初以恒道县改名,治所在今甘肃陇 西县东南。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名陇西县。(7)唐龙朔 二年(公元662年)置,治所即今广西罗城县北武阳。北宋熙宁 七年(公元1074年)废为镇。
  (龙、劳)河内郡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 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县(今河南泌阳县)。隋开皇三年(公 元583年)废,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初改为怀州,天宝初复改河 内郡,乾元初改为怀州。
  (怀、司马、茹、淳于、南门)平卢郡史有平卢,唐、五代方镇。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置,治 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移治青州 (今山东益都县),号溜青平卢节度使,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移 治郛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还治 青州。五代梁复称平卢,晋废,汉复置。北宋初废。
  (邰)武昌郡(1)三国初孙权置,治所在武昌县(今湖北鄂城县)。后改为 江夏郡,西晋太康初复为武昌郡。隋初废。(2)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团城(今山西汾阳县西南团城村)。后废。
  (鄂)武城郡(1)南朝陈置,治所在豪静县(今广西昭平县南百余里)。隋 开皇时废。(2)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以定阳郡改名,治所 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三年(公元583年)废。
  (索)梁郡(1)三国魏黄初中改故梁国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商丘 县南)。晋改梁国,南朝宋初复改梁郡,移治下邑县(今安徽砀山 县)。北魏复还故治。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改宋州为梁郡。唐初 废。(2)南朝梁改南梁郡置,治所即今安徽寿县。隋开皇初废。
  (乔、墨)始兴郡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 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南朝宋泰豫元年(公元472年)改为广兴 郡。南朝齐复名始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唐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又改韶州置,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 西武水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韶州。
  (阴)新蔡郡(1)西晋惠帝时分汝阴郡置,治所在新蔡县(今河南新蔡 县)。北齐改名广宁郡。〈2)南朝宋泰始中侨置(见“太原郡” 注),治所在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东北)。齐改名北新蔡郡,北 魏复名新蔡郡。隋开皇初废。(3)北齐置,治所在苞信县(今河 南息县东北包信集)。隋开皇初废。
  (郦)松阳郡史有松阳县,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置,治所即今浙江遂昌县东南古市镇。唐贞元间徙治今遂昌县东南西屏镇。五代 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越改名长松县,晋天福四年(公元 939年)又改为白龙县。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复名松阳县。 1958年撤销,并人遂昌县。
  (翟、丰)新安郡(1)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新都郡置,治所在始新 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北)。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2)隋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歙州置,治所在休宁县(今安徽休宁 县),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唐武 德初改为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新安郡。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改为歙州。(3)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置, 治所在新安县(今河南渑池县东,隋移今县)。十九年(公元495 年)废。东魏天平初复置。北齐废。(4)南朝梁大同二年(公元 536年)置,治所在三冈县(今四川达县西南)。西魏废帝二年 (公元553年)改为新宁郡。(5)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置, 治所在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6)西魏置,治所在 南部县(今四川南部县)。北周废。(7)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 年)改中州置,治所在东垣县(今河南安县东)。隋开皇十六年 (公元596年)废,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唐武德初改置 谷州。
  (古)临海郡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置,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 临海县)。后移治章安县(今浙江临海县东南章安)。隋开皇中废,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台州为临海郡,仍治临海县(今 临海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为台州。
  (戈)丹阳郡(1)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以彰郡改置,治所在宛 陵县(今安徽宣城县)。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02年),孙权 移郡治建业县(今江苏南京市)。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为 蒋州,大业三年(公元620年)又改名扬州。(2)东魏改陈郡置, 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沈丘县)。隋开皇初废。(3)唐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以润州改名,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乾 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润州。
  (广)括苍郡史有括苍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治所在今浙江 丽水县东南,唐大历四年(公元779年)改名丽水县。
  (库)南康郡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治所在零都县(今江西于 都县东北)。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移治赣县(今赣州市西 南),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徙治葛姥城(今赣州市东北)。南 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为南康国,齐永明初复为南康郡。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改置虔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 为南康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为虔州,贞观中徙治今 赣州市,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为南康郡,乾元元年(公元 758年)改为虔州。
  (融)孔丘郡(空)晋昌郡(1)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置,治所在冥安县(今甘 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北魏改名常乐郡。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 瓜州为晋昌郡。(2)西晋元康中以新兴郡改名,治所在九原县 (今山西忻县)。后复为新兴郡。(3)东晋置,治所在吉阳县(今湖北竹溪县西南)。南朝宋改名为新兴郡。(4)东晋置,治所在王 水口(今陕西石泉县西泾洋河口),南朝宋废,齐复置,梁移治长 乐县东阳村(今石泉县),后复还治王水口。西魏改名魏昌郡。 (5)北魏置,治所在龙亭县(今陕西洋县东龙亭镇)。西魏废。
  (乜)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置,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 襄樊市)。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襄州为襄 阳郡。
  (蒯)广陵郡(1)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以广陵国改置,治所在广 陵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三国魏移郡治淮阴县(今江苏 淮阴县西南甘罗城),后又移治射阳县(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射阳 镇)。东晋时复移治广陵县。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改置 为南兖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扬州为广陵郡,治所 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扬州。 ⑵东魏兴和中分豫州置,治所在宋安县(今河南息县)。北周废。
  (荆)括阳郡(公)济南郡西汉初分齐郡置,治所在平陵县(今山东章丘县西北)。文帝 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改为济南国,景帝二年(公元前155 年)复为郡。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又改为国。西晋复为 郡,移治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隋开皇初废。
  (东方、东郭、言)博阳郡史有博阳县:(1)秦置,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后废。(2)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东南。东汉废。
  (濮阳)赵郡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赵国置,治所在邯郸县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三国魏太和中改为国,移治房子县(今河 北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郡。北魏移治平刺县(今河北赵县), 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唐武德初改为赵州,天宝初复为郡,乾 元初复改为赵州。
  (宇文、司徒)渔阳郡战国燕置,秦、汉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北魏 初称治雍奴县(今天津市蓟县,大业末改为渔阳县)。唐武德初郡 废,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于县置蓟州,天宝初改为渔阳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为蓟州。
  (鲜于)邪郡(闾丘)巴郡(1)战国秦于古巴国地置,治所在江州县(今四川重庆市北 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移治今重庆市区。南朝齐改为垫江县,北 周又改为巴县),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璋改为永宁郡,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复为巴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唐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渝州。(2)东汉兴平元年刘璋置,治 所在阖中县(今四川阖中县)。建安六年改为巴西郡。
  (仇督)升阳郡(颛孙)鱼父郡(巫马)蔡郡史有蔡县,本商邑,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封 其弟叔度于此,为蔡国。春秋时平侯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 昭侯迁都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下蔡。公元前447年为楚所灭。
  (漆雕、百里)秦郡东晋安帝时以堂邑郡改名,治所在堂邑县(今江苏六合县 北)。南朝齐永明初废。
  (壤、驷)东国郡(公良)抚城郡(夹谷)薛郡秦置,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县)。西汉改为鲁国。
  (海)晋郡史有晋州:(1)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以唐州改名,治 所在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北齐后废。唐武德元年(公元618 年)又以平阳郡改置,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金殿)。五代 复移治今临汾市。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升为平阳府。(2) 南朝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改豫州置,治所在晋熙郡(今安 徽潜山县)。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改为江州,陈太建五年 (公元573年)复为晋州,隋开皇初改为熙州。(3)北周置,治所 在绛县(今山西绛县南)。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废。(4)元太 祖十年(公元1215年)置,治所在彭城县(今河北晋县)。明洪 武初废县入州。1913年废州为县。
  (微生)石郡史有石州:(1)西魏置,治所在东乡县(今四川宣汉县东 北)。北周废。(2)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以山西汾州改名, 治所在离石县(今山西离石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天 宝初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石州。明隆庆元 年(公元1567年)改为永宁州。(3)南朝梁置,治所在夫宁县 (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北流江东岸)。隋开皇中改名藤州。 (4)西魏复置,治所在今陕西横山东北。元废。
  (帅)后江郡(况)济郡史有济州:(1)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碉 磝城(今山东荏平县西南)。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复置。治所在卢县(今在平县西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 年)废。五代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置,治所在巨野县(今 山东巨野县南)。金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移治任城县(今山 东济宁市)。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移治巨野县(今山东巨 野县),八年(公元1271年)升为济宁府,还治任城县,寻又徙 治饶野县,十二年(公元1275年)复置济州,治任城县,至正中 废。(2)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以龙州改名,治所在利涉县 (今吉林农安县)。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改名隆州。
  (左丘)梁国郡史有梁国:(1)西周、春秋诸侯国,在今陕西韩城县南。公 元前641年为秦所灭,称少梁。(2)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改秦之砀郡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县南)。三国魏改 置梁郡。晋改梁国。南朝宋改梁郡,移治下邑县(今安徽砀山 县)。
  (西门)新郑郡史有新郑县,秦置,治所即今河南新郑县。西晋废。隋开皇 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移治今县。
  (余)古滇郡(佴)吴郡楚汉间置,汉武帝后废。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复置, 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改 为吴州,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复为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年)废。大业初又改吴州为吴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改名苏州,天宝元年(公元758年)仍名苏州。
  (赏)长葛郡史有长葛县,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治所在今河南 长葛县东北。清移治今县。
  (哈)建平郡(1)三国吴置,治所在巫县(今四川巫山县北)。晋移今巫山 县。隋开皇初废。(2)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六壁城(今山西孝 义县西之六壁)。北齐废。
  怀远郡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置,治所在怀远县(今宁夏银 川市东黄河西岸)。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
  (年)辽西郡(1)战国燕置,秦时治所在阳乐县(今辽宁义县西)。三国魏 与阳乐县同移治今河北卢龙县东南。十六国燕移治令支城(今河 北迁安县西南),后燕又移治肥如县(今迁安县东北)。北齐废。(2)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置,治所在辽西县(今辽宁义县 东南王民屯)。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移治柳城县(今辽宁朝 阳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置燕州总管府。
  (佟)百济郡(福)临淄郡(1)秦置,治所在临淄县(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西汉 改为齐郡。 (2)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齐州置,治所在历 城县(今山东济南市)。五年(公元746年)改为济南郡。
  (姓)风门郡(续)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