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40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453-455
摘要: 曾姓出自姒姓,是因封地名称而来的姓氏。关于曾姓的源流,《世本》有这样的记载:“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后为莒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元和姓纂》、《姓氏考略》也有同样的记载,都认为曾姓的始祖是少康之子曲列。曾姓有别于诸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史书中,尚未发现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改为曾姓的。曾姓的最早源地,自然是古之鄫国了。广义而言,今山东是曾姓的源渊地。《姓氏考略》说,曾姓有鲁国、庐陵两望。此之后,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处迁移。曾姓因有名贤开基,故历史上杰出人士不少。如今,以人口多寡计算,曾姓是排名第38位的中华大姓。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曾姓出自姒姓,是因封地名称而来的姓氏。
  关于曾姓的源流,《世本》有这样的记载:“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后为莒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元和姓纂》、《姓氏考略》也有同样的记载,都认为曾姓的始祖是少康之子曲列。
  曾姓有别于诸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史书中,尚未发现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改为曾姓的。
  曾姓的最早源地,自然是古之鄫国了。古之鄫国,在今山东峰县以东。广义而言,今山东是曾姓的源渊地。
  《姓氏考略》说,曾姓有鲁国、庐陵两望。鲁即今山东。至于庐陵,则为江西吉安。其实,望出庐陵的曾姓,也是来自山东。
  《曾氏总谱》载:“巫五传至曾参,居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生元、申、华三子。元十四传关内侯据,耻事新莽,挈族由山东迁庐陵吉阳,即今江西永丰。十八传至尚书丞,生三子:珪、旧、略。珪后,一居山东嘉祥县,一居湖南宁乡……旧徙云巷,再徙抚州。五传游立、洪立、宏立三人……因仕,徙家南丰(在今江西),南丰三祖。”《晋江曾氏族谱》所录《清源曾氏族谱序》:“曾氏先出于鄫,春秋时併莒,子孙散析,在鲁者自别为曾氏。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固始入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向。晋汉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兴宁曾氏族谱》也云:“惇,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徙福建宁化县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辉,辉子桢孙、祐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徙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以上的记载告诉我们,鲁地的曾氏,当王莽篡汉时,举族迁至今江西,并在庐陵一带开创了新的天地。此之后,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处迁移。
  曾姓在庐陵、武城等地,发展成重要支派,与鲁地的曾姓一起成为曾姓的三大郡望。相传,曾参继承了先师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学说,每日不断反省自己,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信,动静言行必循礼法之人。他的后人以他的这种美德而自豪,便以“三省”为堂号。“三省”堂号与“鲁国”、“庐陵”、“武城”三大郡望一样,成了曾姓人识别身份的标志。
  曾姓可以算作是中国的著姓,之所以称之为著姓,是其祖先之中有如上所述的一位曾参。
  曾姓因有名贤开基,故历史上杰出人士不少。如北宋人曾公亮是著名的政治家,曾肇是有名的文学家,曾巩是著名的散文家,还有参与王安石新法的曾布。南宋时,还有诗人曾槌、曾几,词人曾协,名臣曾逮。明代兵部侍郎曾铣,画家曾鲸,学者曾鲁。清代,曾燠是诗人,曾静是学者,曾廷枚是艺术家,曾国藩是名将,曾纪绎是外交家,曾铸是实业家。近当代,曾朴是小说家,曾孝谷是艺术家,曾昭伦是化学家。
  如今,以人口多寡计算,曾姓是排名第38位的中华大姓。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