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33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数千年来,温姓一直是山西太原的望族,这是因为温姓源于晋国公族。《广韵》介绍说:“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万姓统谱》云:“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恂侯,恂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从以上记载看来,源于山西的温姓家族,主要有两支源系,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来自郤至。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而被封在唐,它就是春秋时期的十二诸侯之—晋国。而郤至,乃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夫。南北朝之后,先后有5个他姓加入温姓:《魏书?官氏志》明确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为温姓。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数千年来,温姓一直是山西太原的望族,这是因为温姓源于晋国公族。
  《广韵》介绍说:“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因以为族,出太原。”《元和姓纂》载:“唐叔虞之后,温。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万姓统谱》云:“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汉功臣温疥,封恂侯,恂音荀。疥孙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从以上记载看来,源于山西的温姓家族,主要有两支源系,一支传自唐叔虞,一支来自郤至。
  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幼弟,而被封在唐(在今太原西南),它就是春秋时期的十二诸侯之—晋国。
  而郤至,乃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世代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夫。
  汉初的温疥,以燕将军的身份告发燕王谋反有功,被封为恂侯,并从其子孙温河开始,定居于太原,在此繁衍孳生,成了太原的望族。
  南北朝之后,先后有5个他姓加入温姓:《魏书•官氏志》明确指出,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为温姓。《唐书》记载,康居国王姓温。又,刘易从之子开流岭表,免归,改姓温。
  他姓的加入,改变了温氏的原有成分,在源于唐叔虞和郤至两大系源之外,又多了一个他姓的系源。不仅有刘氏改姓而来,还有少数民族的姓。
  温姓源出山西,并在太原、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清河(今河北清河附近),成为望族。
  十六国时,温姓和许多姓氏一样,开始向河南、安徽、江西等地播迁,其具体情况,《兴宁温氏谱钞》有如下的记载:“其族发源于山西、河南……逮东晋五胡乱华,怀愍帝为刘渊所虏……其先温峤,时为刘琨记室。晋元帝渡江……崎奉琨命,上表劝进。”《崇正同人系谱•温氏条》也说:“后崎出镇洪都(江西南昌),子孙因家焉……至九郎,因避黄巢之乱,避于闽南。” “其后氏居宁化。宋末,避乱经长汀,入上杭,分为二支,一人广东蕉岭,至梅县大埔;一入广东兴宁,至河源。”可以看出,我国南方的温姓,大都是晋臣温崎的后裔。温崎,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太真,初在并州(今太原),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勒。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南下,因朝士推重而擢升为中书令。此时的温姓,定居于今江西南昌。南昌便成了繁衍孳生之地。唐朝末年,温崎后世又继续南迁,移居福建。
  北宋末年,又移居于广东等地。
  温庭筠,今山西太原人,是唐代的诗人、词人。他文思敏捷,精于音律,所吟之诗多属闺情,辞藻华丽,风格浓艳。
  温姓名人,除温庭筠外,还有汉时的护羌校尉温序(太原祁人),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山东荷泽人),唐中书令温彦博〈太原祁人),明代东阁大学士温体仁(乌程人),均以他们的不朽业绩,为温姓争光添彩。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