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272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60-361
摘要: 对此,学者介绍说:汉太子太傅疏广之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沙鹿山南,因去疎之“正”,遂改姓焉。疏,猗氏,望出南阳。疋,与疏通,后世分为二姓。读毕上述记载,对束氏的得姓过程,便可一目了然。文献介绍说,古时,疎和疏是相通的,是疏的异体字。传说夏时的寒国即为猗姓。寒国大臣寒浞,因好进谗言,为国君伯憎恶而被罢官。后羿篡夺夏之帝位后,信任寒浞,并立他为相。寒浞则行媚于内,施略于外,愚弄民众,后来把后羿杀死,夺得政权。寒湿之子浇被封于过,也是猗姓。而第一个以猗为姓的人,则是鲁国的猗顿。也有记载说,他以经营河东盐池而成巨富。束氏出现后,这个家族的表现就比较突出。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束姓本为疎姓。对此,学者介绍说:汉太子太傅疏广之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沙鹿山南,因去疎之“正”,遂改姓焉。(见《晋书•束皙传》)望出南阳。(见《姓氏考略》)疏,猗氏,望出南阳。(见《潜夫论》)疋,与疏通,后世分为二姓。(见《通志•氏族略》)读毕上述记载,对束氏的得姓过程,便可一目了然。
  束氏自疏氏所改。文献介绍说,古时,疎和疏是相通的,是疏的异体字。《潜夫论》记载,疏又是源自猗姓的,而有关猗姓的源流,在《路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今晋之冀,即猗氏。伯明,寒国之君,猗姓。寒浞之子浇封于过,亦猗姓,”古时的猗氏,居今山西临猗西南。传说夏时的寒国即为猗姓。寒国大臣寒浞,因好进谗言,为国君伯憎恶而被罢官。后羿篡夺夏之帝位后,信任寒浞,并立他为相。寒浞则行媚于内,施略于外,愚弄民众,后来把后羿杀死,夺得政权。寒湿之子浇被封于过,也是猗姓。而第一个以猗为姓的人,则是鲁国的猗顿。猗顿本来很穷,后陶朱公教他畜牧,于是他到猗氏大畜牛羊,10年间为巨富。也有记载说,他以经营河东盐池而成巨富。
  综合以上的说法,可以清楚地看出:束氏经历了由猗氏而疏氏,自疏氏而正束氏,自疎氏而束氏的分支演变过程。
  束氏出现后,这个家族的表现就比较突出。晋代的学者束皙,就是重要的代表。“二十四史”之一《晋书》的《帝纪》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据载,他是当时多闻博识而精于古文的学者,他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曾作《玄居释》以拟《客难》,从不拿学问作为争取荣华富贵的工具。因此,其学术造诣颇深,他撰写的《七代通志》、《三魏人士传》、《五经通论》、《发蒙记》等著作,均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宋代有枢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画家束宗庚,明代有清官万载县令束清。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