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217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308-309
摘要: 有关翁姓的源流,古籍的考证说:“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因以为氏。”“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因以为氏。望出钱塘。"由此可知,翁姓,大致出现于西周昭王之时。翁氏始祖据以得姓的翁邑,由于文献缺载,难以考证其确切位置,但是,依照翁氏先人的活动情况判断,也许应该在长江流域一带。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翁姓早就是南方闽、粤一带的名门大姓,这从“六桂堂”堂名,也可略知一二。这6个姓氏,虽分属6个家族,但实际上却是同一个始祖。也就是说,"六桂堂”诞生于宋代初年,其中的六姓统统都是翁姓子弟。清时,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是推行新政的中心人物,其文章道德,备受后人敬仰。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有关翁姓的源流,古籍的考证说:“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因以为氏。”(《元和姓纂》)“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因以为氏。望出钱塘。"(《姓氏考略》)由此可知,翁姓,大致出现于西周昭王之时。翁氏始祖据以得姓的翁邑,由于文献缺载,难以考证其确切位置,但是,依照翁氏先人的活动情况判断,也许应该在长江流域一带。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翁姓早就是南方闽、粤一带的名门大姓,这从“六桂堂”堂名,也可略知一二。
  “六桂堂”即指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的6个姓氏共立的“同堂”。这6个姓氏,虽分属6个家族,但实际上却是同一个始祖。
  关于“六桂堂”的来历,1956年7月出版的《六桂丛刊》中,有精彩的记述,原文是:“六桂皆宋初翁乾度之子。”也就是说,"六桂堂”诞生于宋代初年,其中的六姓统统都是翁姓子弟。
  《六桂丛刊》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翁姓的繁衍发展情况。“盖周昭王庶子,赐姓曰翁。又历九世,宏公避新室之乱,隐居南阳(今河南省),不复出仕。至十一世有轩公者,唐赐甲榜进士,为闽州刺吏,遂居闽之莆田竹啸庄,为入闽始祖。又十一世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迨十四世,有讳向公者,生子乾度,娶夫人陈氏,生六子,后兄弟仳离,各分字姓,长改洪氏,次改江氏,三仍翁氏,四改方氏,五改龚氏,六改汪氏。宋建隆、雍熙间,同列进士,高居显要。"这里所说的建隆和雍熙,是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世居福建泉州的翁乾度的6个儿子,虽然因故而分别拥有6个不同的姓氏,但却先后名登金榜,同在朝廷居官,一时传为美谈,而获得了 “六桂齐芳”的雅誉。“六桂堂”的堂名,就因此而来。
  根据《六桂丛刊》的记载,翁氏的入闽始祖,是唐代的闽州刺史翁轩公。他最初落籍于福建蒲田的竹啸庄,并且世代在该地繁衍滋长,一直传到11世的翁茂禧时,才搬迁到泉州,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同时,由一分成六,子孙遍及福建各地,获得了“六桂堂”的响亮堂号。
  翁姓也跟其他姓氏一样,添加了新的血液,那就是蒙古族镶黄旗卓蒙古特氏的改姓为翁。这一支新加入的翁姓,其中的代表人物,当为随从顺治皇帝入关的大将翁爱。
  关于翁氏自内地播迁入台落籍的情况,台湾省文献会收集有许多详细的资料,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有翁、张、林三姓,募三邑人入垦竹南香山、蟠桃庄;四十七年,有翁姓避漳、泉械斗,由北港徙于今嘉义溪口乡;其间,又有归善乡人翁士轩,入垦今台北景美兴福、兴德二里;道光年间,则有来自漳州的翁姓人士,到达台北双溪乡和美村捞洞开垦;同一时期,又有翁姓安溪人入垦台北三峡镇成福里小姿坑,及另一安溪人翁荣在台北坪林镇粗窟村开基定居……翁姓名人中,有以贩脂而富甲县邑的翁伯,名载《史记•货殖列传》。唐代僖宗时的高士翁洗,以一首《枯木诗》谢绝朝廷的征召,被后人传为佳话。五代时的福建盐铁使翁承赞,元代的翁森,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美名。清时,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是推行新政的中心人物,其文章道德,备受后人敬仰。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