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194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281-282
摘要: 丁姓是当代第46大姓。丁又是我国诸家姓氏中笔画最少的一个姓氏。然而,它的家族、姓源却较为复杂。据有关史籍介绍,丁姓至少有五支来源: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略》,该书云:“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即使有些介绍,也是语焉不详。所以,我们只能肯定丁姓的历史悠久,却无从探知这位丁侯的家世、身世。上述史书,均称丁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即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用困难,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汉时,有帮刘邦打天下、被列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复,项羽的部将丁公,东汉经学家丁恭;三国时孙权的大将丁奉,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仪、丁廛等。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丁姓是当代第46大姓。丁又是我国诸家姓氏中笔画最少的一个姓氏。然而,它的家族、姓源却较为复杂。据有关史籍介绍,丁姓至少有五支来源: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略》,该书云:“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即使有些介绍,也是语焉不详。所以,我们只能肯定丁姓的历史悠久,却无从探知这位丁侯的家世、身世。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史书记载较为详细。“丁氏,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支孙以丁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齐太公生丁公伋,支孙以谥为姓。”(见《元和姓纂》)《万姓统谱》中也有类似说明。
  上述史书,均称丁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自从这一支丁姓问世之后,其散居的地盘最广,人数最多。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姓氏书说“系承姜伋,望出济阳”,即是证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于三国时期。这就是《三国志•吴志•孙匡传注》所说的:“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即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用困难,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不再改回。
  从三国时期开始,在丁姓之中,于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长,承袭相传。但在丁姓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使丁氏的阵容又有扩大。这就是后来出现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为丁,一支则改自于氏。杨士奇所著《东里文集》介绍说,元末:“丁鹤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枫窗小牍》:“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按,丁谓时任丞相),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这样,丁姓就出现了5个分支,即丁侯之后,丁彼之后,孙匡之后,西域人改姓,于庆之后,他们共同组成了丁姓的庞大阵容。
  丁氏名人,不绝于史。汉时,有帮刘邦打天下、被列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复,项羽的部将丁公,东汉经学家丁恭;三国时孙权的大将丁奉,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仪、丁廛等。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绪年间,任江苏巡抚,是洋务运动中的活跃人物。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