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174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264-265
摘要: 胡姓是当代第13大姓,’史载: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汝阴西二里,胡城是也。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又乐陵之胡赐姓李,又河南之胡改纥骨氏为胡氏也。又后魏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见《周书?李远传》胡姓的最早来源,根据史书的介绍,可以认为和陈姓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一支胡姓子孙,在安定、新蔡成为望族。另外,史书所载,春秋时有一个子爵国胡国,是以胡和归为姓氏的,故址在今安徽阜阳。名登史册的胡姓人物应推春秋时期以大义化解蒲邑之危的胡衍。明时文学家胡应麟,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近代教育家胡适,以及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人,也都是胡姓中有较大影响的人物。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胡姓是当代第13大姓,’史载: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汝阴西二里,胡城是也。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
  又乐陵之胡赐姓李,又河南之胡改纥骨氏为胡氏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系出妫姓,舜裔胡公满之后。望出安定、新蔡。又后魏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见《姓氏考略》)胡广本姓黄,后改姓胡。(见《楚国先贤传》)敕勒贼胡琮侵逼原州。(见《周书•李远传》胡姓的最早来源,根据史书的介绍,可以认为和陈姓有着共同的祖先。其得姓始祖就是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他的后代有以封邑名为氏,姓了陈(参见“陈”姓条),也有以老祖宗的谥号为氏,姓了胡的。
  这一支胡姓子孙,在安定(今甘肃境内)、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成为望族。
  另外,史书所载,春秋时有一个子爵国胡国,是以胡和归为姓氏的,故址在今安徽阜阳。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被楚国所灭,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为氏,而姓了胡。亦有保留原姓归的(参见“归”姓条)。
  在胡氏中,曾出现过复姓胡母氏。《后汉书•献帝纪》“执金吾胡母班”,李贤注引《风俗通》曰:“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遂有齐国。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也。"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
  这一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以后,“胡母”复姓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取代。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慢慢减少。这大概是“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为数尚少的原因吧!胡,在我国古代,还是中原人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而胡成为姓氏之后,也的确有胡人血统的加入。据史料反映,敕勒有胡姓,胡骨氏、纥骨氏后来都改为单姓胡。另外,还有冒姓胡的,《楚国先贤传》中提到的胡广,原本是姓黄的。同样也有胡姓改为他姓的,乐陵地有胡姓,后被赐姓为李。
  名登史册的胡姓人物应推春秋时期以大义化解蒲邑之危的胡衍。
  秦汉统一天下之后,胡氏姓中人便“后来居上”,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以汉朝的胡安和胡烈而言,他们的事迹,足以光耀后人。胡安,是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授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政绩颇佳,而被老百姓称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宋朝三百多年间,胡氏的表现可谓不俗。胡安国、胡暧、胡三省等人,无一不是功在传统文化、名垂史册的了不起的学者。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王安石施行新法时,曾废弃《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之外。其后,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或许我们就看不到完整的《左传》、《谷梁传》和《公羊传》了。
  明时文学家胡应麟,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近代教育家胡适,以及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人,也都是胡姓中有较大影响的人物。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