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159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中国的颜氏,是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大约得姓于周武王时期。《陈留风俗传》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后邾武公名夷父,字曰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遂为颜氏。”《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也有同样的记载。颛顼帝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子重黎、吴回。无论是颛顼帝之玄孙陆终这一支,还是周公之子伯禽这一支,颜氏姓源的发生地均在今山东境内。春秋时期,仅以孔子门下弟子而言,就有五六位颜氏。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颜渊。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守道不仕的颜阖,以笃行而见称的高士颜叔子,也是颜姓中的佼佼者。以主张“穷方有四”而称著的高士颜蠋,颇为后人称道。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中国的颜氏,是上古颛顼帝的后代,大约得姓于周武王时期。
  《陈留风俗传》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后邾武公名夷父,字曰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遂为颜氏。”《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也有同样的记载。
  颛顼帝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子重黎、吴回。
  吴回之子陆终生得六子。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将陆终第五子安的后裔挟封于邪(山东邹县东南)。邾最初为鲁国的附庸,当传至夷父之时,因夷父的字叫颜,《公羊传》便称他为颜公.从此,夷公之子孙便皆以王父字为氏而开始了颜姓。
  在颜姓之中,还有一支。《通志·氏族略》载:“出琅邪,本自鲁伯禽,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这支颜氏始祖,是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旦之子伯禽。由于周公旦被周天子留京而辅佐王室,便将长子伯禽封到了鲁。伯禽之后,“有食采于颜邑者,因而著族”。
  两支颜姓的不同姓源,一为颛顼帝之玄孙陆终,一为周公之子伯禽,尽管他们得姓方式与时地不尽相同,但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话,可知均为同一血缘。
  无论是颛顼帝之玄孙陆终这一支,还是周公之子伯禽这一支,颜氏姓源的发生地均在今山东境内。先秦时期,颜姓名人多为鲁国和齐国人,正是较好的佐证。
  颜氏南迁,始于唐代。据《颜氏族谱》记载:“颜氏之先出自黄帝后夷甫(父),字伯颜,谥武公,另封其子友于邾。以父字为氏,世世仕鲁。至唐,有颜杲卿、颜真卿,安史之乱,忠于社稷。
  真卿四世孙弘,官金陵同州参军,子二,长子翊为永新(今属江西)令,次子普,五代末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普之长子泊迁永春卓埔,后子孙分居于闽南各地。”由此看出,颜氏不仅从唐以后由山东逐步迁居江西,五代末迁入福建,繁衍于南方各地,而且南迁的颜氏大多是唐时颜杲卿、颜真卿兄弟的后裔。
  颜氏得姓,一开始就声名卓著,杰出人士在书中比比皆是。
  春秋时期,仅以孔子门下弟子而言,就有五六位颜氏。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颜渊。颜渊,名回,字子渊。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还有锐志尊道的宛句侯颜子僕;得孔子微言的雷泽侯颜高;学业有成的阳侯颜辛;志存正大的高唐侯颜哙;以及颜渊之父颜路,都是较早载入史册的颜氏名人。守道不仕的颜阖,以笃行而见称的高士颜叔子,也是颜姓中的佼佼者。以主张“穷方有四”而称著的高士颜蠋,颇为后人称道。他说:“处穷方,其乐有四: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样开阔的胸襟,连豪放不羁的苏东坡都啧啧称赞:“若此可谓巧于处穷矣!”此外,西汉有今文春秋学“颜氏学”的开创者颜安乐。北齐有文学家颜之推(山东人)。唐代有训诂学家颜师古,他是颜渊的第37世孙,学问事功两不朽,其对传统文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以一手笔力遒劲的正草书而留芳百世的颜真卿,更是大名鼎鼎,迄今作为古代书法重要流派之一的颜体,仍影响着后辈。宋末元初有画家颜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博野(今属河北)人。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