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15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236-238
摘要: 童姓源自颛顼帝之子老童,是以王父字为姓的。姓氏书中载,童氏“系承老童,望出勃海”。辖境相当于今天津、河北安次以南,文安、交河以东,山东乐陵、无棣以北地区。童氏先祖,早期主要活动于山东的北部,即山东乐陵、无棣以北。宋元之际,已成为南方的一个重要姓氏。童姓早早遍及南方各地,特别是播迁繁衍至福建沿海,为后世童姓东渡入台,打下了基础。但童姓名人,在历史上还是有影响的。童仲玉,汉时山东诸城人,行善做好事,被称为大好人。其饱学之士,应数唐代的童翰卿,他尤工于诗词。次有童宗说,著有《柳文音注》,被称为“南城先生”。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童姓源自颛顼帝之子老童,是以王父字为姓的。
  有关童氏的姓源,史书作过说明:“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元和姓纂》)“童氏,颛帝生老童,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今建昌有此姓,望出渤海。”(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由此看出,童氏的最早始祖,是老童。据说老童是颛顼帝的儿子,在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即重黎和吴回,又是老童的儿子。重黎一系的子孙,是后世出现的司马氏,吴回一系的子孙,繁衍广泛,后世出现的胡、钱、彭、曹、娄、苏、顾、温、董等姓,可以说全是其后代。这两支世系,又都源自老童,他们是同宗而不同族的一大家族。
  姓氏书中载,童氏“系承老童,望出勃海”。勃海,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分巨鹿、济北郡置,以地滨勃海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天津、河北安次以南,文安、交河以东,山东乐陵、无棣以北地区。
  童氏先祖,早期主要活动于山东的北部,即山东乐陵、无棣以北。在此逐渐繁盛,尔后,又渐渐南播,迁到今安徽、河南等地。宋元之际,已成为南方的一个重要姓氏。
  童姓早早遍及南方各地,特别是播迁繁衍至福建沿海,为后世童姓东渡入台,打下了基础。据台湾文献资料所载,内地童氏迁台,大约发生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这年二月,在台南石鼎美氏所立的典契字中,有一中人名叫童采卿。可见,童氏入台是不疑的事实。
  童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大姓,人数也不很多。但童姓名人,在历史上还是有影响的。
  童仲玉,汉时山东诸城人,行善做好事,被称为大好人。他是当地的豪富,平时乐善好施,某年灾荒,百姓无以维生,他拿出全部家产长期赈恤灾民,结果九族乡里,赖他而得以活命者达数百人之多。其子童恢、童翊均名登《后汉书•循吏传》,一个拜丹阳太守,执法廉明;一个任须昌长,有异政。
  其饱学之士,应数唐代的童翰卿,他尤工于诗词。次有童宗说,著有《柳文音注》,被称为“南城先生”。再有宋代的童伯羽.撰成《孝经衍义》、《五经训解》,被称为“敬义先生”;还有博通经学而长于玄、易的童詧;性淳朴而隐于耕作的高士童参;长于学术的童成大;7岁登科的童梓等,他们都为童氏族谱画上了光彩的一笔。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