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9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171-172
摘要: 于姓也作邪姓,源于西周王族。史称周武王封第3子邦叔于邘,子孙以国为姓,称“邘”氏。后因“邘”与“于”同音通用,就有人把“邢”字的“邑”旁去掉,姓“于”。另外,据某些于姓谱书记载,两晋十六国时,居住在东海郡〈今山东郯城)的于姓人有随鲜卑拓跋部北迁、遵从鲜卑习俗、改姓勿忸于氏的。直到拓跋部建立北魏,这支已经改姓的勿忸于姓人又跟随大批鲜卑人南下,到孝文帝时期,随例恢复了原来的姓氏。唐时,有一支复姓淳于氏改姓了于氏。邘叔的后代知名于东海郡,便以“东海”为郡望。鲜卑勿忸于氏贵显于北魏的洛阳,洛阳古称河南郡河南县,他们便以“河南”为郡望。于姓的三支人都为于姓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于姓也作邪姓,源于西周王族。史称周武王封第3子邦叔于邘(今河南泌阳西北邢台镇),子孙以国为姓,称“邘”氏。后因“邘”与“于”同音通用,就有人把“邢”字的“邑”旁去掉,姓“于”。这支于姓人是于姓的正宗。另外,据某些于姓谱书记载,两晋十六国时,居住在东海郡〈今山东郯城)的于姓人有随鲜卑拓跋部北迁、遵从鲜卑习俗、改姓勿忸于氏的。直到拓跋部建立北魏,这支已经改姓的勿忸于姓人又跟随大批鲜卑人南下,到孝文帝时期,随例恢复了原来的姓氏。
  唐时,有一支复姓淳于氏改姓了于氏。相传淳于姓的远祖为炎帝,两周时被分封在淳于(今山东安丘),奉祀炎帝香火,这批人便以地名为姓氏,姓淳于。唐代中叶,亦即公元806年期间,宪宗李纯继位,因淳于姓的“淳”字与宪宗名中的“纯”字同音,为了避讳,于是省略了 “淳”字,单姓一个“于气这样,在于姓人中,又添加进了由复姓“淳于”改姓过来的人。
  上述三支于姓人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名门望族。邘叔的后代知名于东海郡,便以“东海”为郡望。鲜卑勿忸于氏贵显于北魏的洛阳,洛阳古称河南郡河南县,他们便以“河南”为郡望。出自“淳于”的于姓人,则以原来姓氏的“河内”为郡望。
  于姓的三支人都为于姓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今天,于姓所以能有较多的人口和比较广泛的分布,以及在当代大姓中排名第28位,都是三支于姓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于姓中,西汉廷尉于定国,东汉名将于禁,北魏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隋朝江南行军总管于仲文,唐朝工部尚书于硕、东海郡公于休烈、太子太师于志宁,元朝兵部侍郎于钦,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监察御史于敬,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以及现当代人于眉、于方舟、于学忠、于光远等人,都是于姓名人。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