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48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10-112
摘要: 根据史书的记载,姓姜的中国人,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氏。从以上所载,可知姜姓是由"炎帝生于姜水”而名。炎帝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即流经陕西岐山县境的岐水,这段岐水被称为姜水。从此之后,作为炎帝神农后世的姜姓,就是在此繁衍滋生,传之后代的。又,他以火德王,又有了炎帝之称。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秋时的五霸之齐国。姜姓在我国为第60大姓。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根据史书的记载,姓姜的中国人,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姜姓是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元和姓纂》云:"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齐,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后为姜氏。”《韵会》亦曰:“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广韵》亦云:“姓也,出天水,本自炎帝,居于姜水,因为氏。汉初,以豪族徙关中,遂居天水。”从以上所载,可知姜姓是由"炎帝生于姜水”而名。炎帝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生于姜水,而以姜为姓。其姜水所在之地,《水经·渭水注》有解:“岐水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即流经陕西岐山县境的岐水,这段岐水被称为姜水。就是说,这里正是炎帝的出生地,也即姜姓的发源地。从此之后,作为炎帝神农后世的姜姓,就是在此繁衍滋生,传之后代的。
  据传,神农氏第一个制造了耒耜,又教民务农,开始了神农氏时代——农业社会。他也因此而被尊为神农氏。又,他以火德王,又有了炎帝之称。神农氏的贡献,还在于他尝百草以治疾病,立市廛以通财货,为后来的医学和早期社会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
  几千年来,姜姓后世皆以有这样一位先祖而甚感荣幸和自豪。
  当然,在中华民族的姜姓之中,不只有神农氏的后代这一支,还有"齐、甫、申、吕、纪、许、向、芮”等多支,只是没有神农氏后世这一支源远流长、繁荣昌盛罢了。
  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秋时的五霸之齐国。齐国,曾威风一时,而创建齐国的不是别人,正是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太公是人皆熟知的历史人物,在吕姓中也曾提到,吕尚就是此人。
  《古史考》曰:“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封姓。”因他辅佐周室而得天下,由于从先人吕侯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姓而叫吕尚。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其后世子孙仍多以姜为姓,散居各地。就这样,分迁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代代相传,到汉时已发展成为当时的一大望族,并不断北迁至甘肃天水一带。这也是后来甘肃拥有姜姓甚多的原因。
  据《春秋》、《国语》记载,早在春秋之时,西戎也有以姜氏为姓的。当时的西戎,即现在的山西介休和安泽等地。
  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姜姓迁居中原。到明代前后,已有姜姓从中原迁居今南方的福建、广东等省。
  据史记载,明代有一位姜世良,先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世子孙又由此移居广东陆丰盐墩乡,在广东继续繁荣滋长。此后,这一支姜姓家族的子孙最先由内地迁居台湾。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姜子牙之后,历代的杰出人物也不乏其人。汉时,有汉桓帝的高士姜肱,他不仅学问高人一筹,而且与其弟仲海、季江相友爱,常同被而眠,被后人用“姜被”而喻兄弟友爱。据传,这三兄弟不仅学问过人,且视富贵如浮云。同一时期,姜家还出过一位大孝子姜师,他事母至孝,因而其妻庞氏也侍奉家姑尤其谨慎。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姜维,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初为魏将,后归蜀,深得诸葛亮信任,曾继诸葛亮之任辅佐后主,是位有名的大臣。宋时,有名将姜才,而词人姜夔的名气更大。夔满腹经纶,诗词音律俱佳,前程应当不可限量,可惜由于秦桧当政。姜夔唾弃秦桧的为人,干脆隐居不仕,朝夕与白石洞天为邻,结果著作等身,他的名字同样永垂千古。清时,有参与纂修《明史》的文学家姜宸英,他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
  姜姓在我国为第60大姓。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