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4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按古籍的记载,严姓是由庄氏改姓来的,所以有一部分严姓之人,与庄姓本是一家之人。中国严氏的姓源,史书有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楚有庄周……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氏。”“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因避后汉明帝讳,遂改为严氏。魏晋之际,有复本氏者,故有严、庄二氏。”当时的楚国王族,本姓芈,是颛顼帝元孙陆终的第6个儿子季连的后裔。所以,始于季连的严姓,追宗溯源,当归于颛顼帝的后代。严氏在沙场上也有名将,三国时的严颜,唐代的严武,都是军中的帅才,勇冠三军。严氏得姓以来,文有文才,武有武将,确实是一个可引以为自豪的姓氏。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按古籍的记载,严姓是由庄氏改姓来的,所以有一部分严姓之人,与庄姓本是一家之人。
  中国严氏的姓源,史书有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楚有庄周……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氏。”(见《元和姓纂》)“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因避后汉明帝讳,遂改为严氏。魏晋之际,有复本氏者,故有严、庄二氏。”(见《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从以上所载来看,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出现了严姓。当时的楚国王族,本姓芈,是颛顼帝元孙陆终的第6个儿子季连的后裔。所以,始于季连的严姓,追宗溯源,当归于颛顼帝的后代。
  不同的是,严氏得姓不是以国为氏,也非因官而氏,也不是因地而名,而是《元和姓纂》中所说,是“以谥为姓”。
  《逸周书•谥法解》对“谥”有如下解释:“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这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的事迹评定优劣所给予的一个称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项,起始于周代。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
  严氏的得姓,是从楚庄王的谥号“庄”而来。汉时,又由“庄”避讳改为“严,将“庄”改为“严”,是因为汉明帝的名字为刘庄,按封建帝王之制,为避天子讳,凡他姓必须改姓。“严”和“庄”,常在一起连用,“庄严”就表示肃敬的意思。大概因此之故,季连的后商在传到汉明帝时,均改庄姓为严姓了。从此,也就在庄氏之中分出一支严姓的支系,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
  从这里也可看出,在严姓和庄姓的两姓之间,就血缘而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推算起来,原是同一个血统的家族成员。
  严氏的源地,史书载为天水(今甘肃省境)、冯翊和华阴(在今陕西省境)。《姓氏考略》说:“魏晋之际,有复本姓者,故有庄、严二氏,望出天水、冯翊、华阴。”据史料记载,南方的严氏,有很大一部分出自甘肃天水这一支。
  不过,由庄氏改为严姓的,原是楚庄王子孙。楚庄王所承袭的楚国,先是建都于丹阳(今湖北拂归东南),后建都于郢的。郢,即今湖北江陵酉北纪南城。故这里也应是严氏的繁衍之地。在后来的江南各地出现不少严姓,与古时的楚地不能没有关系。其中,既有由甘肃天水、陕西冯翊、华阴迁移来的,也有在江南繁衍滋生,兴盛起来的。台湾的严姓,来自祖国内地的福建和广东。在清代康熙年间,早有严姓人士迁台,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至雍正和乾隆年间,又有严姓人氏入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定居,留下了严姓开垦的足迹。
  严氏名人,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
  东汉时的严光,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谏议大夫,他不愿意,归隐于富春山。
  被誉为“古之逸民”的严遵,一生不愿做官,宁肯在成都卜筮谋生,也不肯进入官场,日得百钱,即闭门读《老子》,在清苦中自寻其乐,著书十余万言。
  西汉辞赋家严忌,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为严姓。有辞赋24篇,仅存《哀时命》1篇,为哀伤屈原之作,世称“严夫子”。
  严氏在沙场上也有名将,三国时的严颜,唐代的严武,都是军中的帅才,勇冠三军。文才,则有明代琴家严徵,清代文学家严可均、严绳孙、诗人严遂成等。严氏得姓以来,文有文才,武有武将,确实是一个可引以为自豪的姓氏。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