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32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77-80
摘要: 杨姓是中国当代第6大姓,相传出自西周公族。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第3子唐叔虞受封于晋,至晋武公时,由于勤王有功,被周釐王赐以杨地作为食邑。武公生伯侨,伯侨生文,文生突,封羊舌大夫,食邑铜鞮、杨、平阳3县。突生职,职生叔向,仕晋任太傅,又受命以羊舌大夫食邑3县中的杨县作为食邑。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食邑为姓氏,人称杨石,又名杨食我。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等人、唐代杨贵妃家族、宋代的“杨家将”等等,相传都出自弘农华阴。因此,这支杨姓经过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的最大支派。当今杨姓90%以上的人,均出自这一支派。这一点,当无异议。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杨姓是中国当代第6大姓,相传出自西周公族。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第3子唐叔虞受封于晋,至晋武公时,由于勤王有功,被周釐王赐以杨地(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作为食邑。武公生伯侨,伯侨生文,文生突,封羊舌大夫,食邑铜鞮、杨、平阳3县。突生职,职生叔向,仕晋任太傅,又受命以羊舌大夫食邑3县中的杨县作为食邑。
  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食邑为姓氏,人称杨石,又名杨食我。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发生了六卿之乱,羊舌氏和杨氏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此后,杨石的后裔相率南逃至华山山谷中,以后又落籍为弘农华阴。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等人、唐代杨贵妃家族、宋代的“杨家将”等等,相传都出自弘农华阴。
  因此,这支杨姓经过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的最大支派。当今杨姓90%以上的人,均出自这一支派。
  杨氏,在中国是个十分古老而又荣耀的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才济济。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时常挂在人们口头的一句话,这句话,早就成为我国“君子不欺暗室”的一种传统美德,而树立这个典型的就是东汉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
  关于杨姓的最早姓源,历来史家说法不一。有的说它是以地而命氏的,有的则认为是因官而得姓,虽然认识不尽一致,但都证明杨氏出自姬姓。这一点,当无异议。
  历代史书中,这样记载了杨氏的姓源:“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之后。至晋出公逊于齐,生伯侨,归周,天子封为杨侯,子孙以国为氏。”(见《元和姓纂》)这里,把杨氏姓源归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一系。武王之子唐叔虞被封于晋,出公逊于齐,生伯侨,被封为杨侯,遂开始了“以国为氏"的杨氏。
  但也有的史书对此提出异议,把杨氏姓源说成是周宣王的儿子尚父。
  “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见《广韵》)“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生胖(xi),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氏有杨氏,世居仇池。”(见《晋书》)不过,历来多数史家均采用周武王伯侨一系的说法。
  由伯侨封为杨侯而建立的杨国,旧址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杨被晋灭,成为羊舌胖的采邑。所以,今山西洪洞县,应是杨姓的最初源地。
  以山西为源地的杨氏,在其发展中,其后世子孙为避世乱,南迁到了华阴(即今陕西省)。经过几代的繁衍,逐渐繁荣滋生,发展成为当地的盛族。杨姓在陕西的繁衍昌盛,使陕西成为杨姓的第二个姓源之地。后来,全国各地不少的杨姓,是“出自关西”(即今陕西)。
  杨氏播迁到全国各地,最初和其他诸姓一样,只是限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北诸地的。到唐朝末年,发生黄巢起义,才渐有杨氏南迁江南之记载。
  在杨氏的南迁中,先后有人到达今湖南、湖北、浙江、江西、贵州等省。后又有杨姓人家移居今福建。据《杨氏家谱序文》称,唐以后,杨氏南迁福建,大都定居于漳州。经过几代的沿袭,到宋时,福建已成为杨氏的一个播迁中心。
  杨氏入台,其始祖是福建漳州的杨巷摘。他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最先入台开基,把杨姓带入台湾。接着,广东的杨姓入台定居垦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紧步杨巷摘之后,来台开垦定居。他们之中,有泉州人杨志申、杨古,居彰化一带;有惠安人杨梦樵,入垦新竹;龙溪人杨正公,平和人杨国策,泉州人杨东兴等也进入了台湾。
  现在,中华大地上,久享盛名的杨氏,也并非均系炎黄子孙这一血统。在它长期的发展中,也融合了其他少数民族。
  据《魏书•官氏志》载,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唐书》也载,杨光远,沙陀人。
  可以得知,最迟在北魏之后,就有不少的少数民族改变原姓,加入进了杨氏的队伍,而使杨姓成为一个多民族所共有的大家姓氏。
  杨氏名人,同他的氏族兴盛有极大关系。这个繁衍、兴盛于各地的姓氏,几乎代代都有名人。
  在众多的杨氏名人中,较为熟知的有战国初期的杨朱,先秦古书称他为杨子。相传,他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伦理思想。孟子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极力抨击他的“为我”思想。
  东汉“弘农杨氏”的杰出人物杨震,前已有述,此处不赘。文学家杨修,好学能文,才思敏捷,任丞相曹操主簿。
  隋唐时,有隋的开国皇帝杨坚,大臣杨素;唐代的杨贵妃父子兄妹、“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雕塑家杨惠之。
  宋代以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更是家喻户晓。其父杨业,又名继业,其子杨延昭、其孙杨文广,皆为北宋名将。他们的事迹,被后人编为动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诗人杨万里,元代诗人杨载、杂剧作家杨显之,明代诗人杨基,清末维新人物杨深秀,当代政治人物杨尚昆等,都曾在杨姓家族的史册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