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24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61-65
摘要: 王姓是中国的第2大姓,总人口约有1亿。尤其在北方,几乎到处都有其显赫的家族。大抵子孙认为自己属王者之后,故号曰王氏。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从姓中分氏的夏商周三代,凡天子的后代多有姓此姓者。历史变迁,帝王换代,致使王姓的源头众多。有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还有来自外族王室的虏姓之王。除了源自天子之后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此外,还有出自子姓的王氏。子姓为商朝国姓,共传17代,31王,历时六百余年,末代帝王纣暴虐淫乱,因叔父比干多次劝谏,纣恼羞成怒,将比干杀死,并剖腹验心。这三支王氏的得姓,与“王”字本身的概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王姓是中国的第2大姓,总人口约有1亿。尤其在北方,几乎到处都有其显赫的家族。
  王姓派别甚多。《通志·氏族略》:京兆、河间之王,则曰周文王等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此姬姓之王;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此妫姓之王;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出于河南者,则为可类氏;出于冯翊者,则为钳耳族;出于营州者,本高丽;出于安东者,本阿布思。此皆虏姓之王也。大抵子孙认为自己属王者之后,故号曰王氏。《广韵》所载,有21望: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北海(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河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莱(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广汉(湖南)、长沙(湖南)、堂邑(江苏)及河南(洛阳)。以太原、琅邪为尤著。其余又有赐姓冒姓者,如《汉书》燕王丹之玄孙嘉,王莽时献符命,赐姓王氏;又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又五代王保义,即刘去非,冒姓王(见《姓氏考略》)。
  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从姓中分氏的夏商周三代,凡天子的后代多有姓此姓者。历史变迁,帝王换代,致使王姓的源头众多。有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还有来自外族王室的虏姓之王。除了源自天子之后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27年,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而被废为庶民,居住在琅邪,即今山东省胶南县一带,因姬晋及后裔的先祖是周天子,所以当时的人们便称他们为王家,自此以王为姓;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子孙分散各地,因其出于王侯,世人皆称这些人为王家;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即魏昭王之子无忌,他的孙子卑子在秦灭魏后逃至山东泰山。
  后来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召卑子入朝作官,封为兰陵侯,时人以其出身王族,谓之王家,延以为姓。以上种种,都是出自周朝姬姓的王氏。
  公元前386年,姜姓齐国君权被田氏夺取,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为传说中帝王舜的后裔,妫姓。齐于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当时的人们念田氏之先祖先宗为帝王诸侯,称其为王家。这是出自妫姓的王氏。此王氏多居于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
  此外,还有出自子姓的王氏。子姓为商朝国姓,共传17代,31王,历时六百余年,末代帝王纣暴虐淫乱,因叔父比干多次劝谏,纣恼羞成怒,将比干杀死,并剖腹验心。后世常以此事褒誉忠直之臣,斥责残暴之君。子姓之王氏,即出自比干之后。这一支王氏,多居住在汲郡,即今河南新乡一带。
  这三支王氏的得姓,与“王”字本身的概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说文解字》曰:“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通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疾道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王字的字意为君也;谓有封土之诸侯也;谓帝室之男子也,人臣最高之爵位也,同类中之首领也,大也;事天子也,匡正也;等等。这样看来,“王”姓源头多,分布广,人丁蕃盛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以王为姓,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政权的执掌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如隋朝末年地方割据者王世充。
  他本为西域胡支氏,冒姓王,为隋炀帝民部侍郎,后自立为帝,国号郑,成为河南地区的重要割据势力,投降李唐王朝后入长安被仇家所杀。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又如蒙古高原克烈部酋长脱翰里勒汗,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历史上被赐姓王的也不少。公元8年,汉元帝皇后侄王莽篡刘汉王朝之位,建立新朝,赐燕王丹的玄孙嘉姓王;宋明王朝赐许多蒙古人姓王,使王姓队伍增添了不少新的属员。
  王氏的姓源那么多,但是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等周朝国土之内,以及其主要分封之地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使王氏成为望族的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
  王导,曾辅佐晋元帝渡江,在建业(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并接连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他的子孙,也世代簪缨。
  于是,这一家庭的门第越来越高。宋朝秦观曾说过,东晋以来,王、谢两家最有名望,公侯将相十个人中就有七八个出自此两姓。
  王姓面世早,加之源系多,世族繁,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名人,可说是代代有俊杰,世世出志士。例如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先生”王诩;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蓟、荆诸地的名将王翦;改仓颉旧文字为隶书的王次仲。
  汉代以后,王氏开始大露锋芒,像东汉时民间传说以美人计密结吕布,谋诛董卓的王允,为今山西太原人;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今浙江人;西汉末年与匈奴和亲的美女王昭君,今湖北人;此外,还有创立新莽王朝的王莽。
  晋朝以后,王氏盛名达到巅峰状态,王导之外,还有琅邪(今山东)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父子3人的书法可谓名满天下,千古留名。尤其以王羲之、王献之最为著名,后世誉之“二王”,二人均善行、草,王献之在继承前人及父亲的精华的基础上,还有所革新,人称“破体”。
  唐代,有6岁能文,以一篇《滕王阁序》而显露绝世才华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以及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的授业恩师王通等。
  北宋有名臣王安石,他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大胆改革,推行新政,并持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同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风雄健峭拔,风格高峻,诗、词、散文作品均对后世有较深刻的影响。
  金朝,有个鼎鼎大名的道士王重阳,他是全真教的创立者。传说王重阳在甘河镇(今陕西户县境内)遇到异人,得修炼秘诀,于是弃妻离子,在终南山一带修道,并在今山东文登、宁海、莱州诸地讲道,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7人为徒(即北七真)。后来,丘处机正式建立全真教后,尊王重阳为教祖,元世祖封其为“全真开化真君”。
  元朝的曲,堪与唐诗、宋词媲美,其中的代表作家王实甫,大都(今北京)人,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在今浙江,有著名的画家和诗人王冕,他工画墨梅,亦擅竹石,能刻印。特别是他用胭脂绘制的没骨梅,可谓别具一格。
  明、清时代,王氏在我国南方的江、浙一带又有不俗的表现。
  明朝的文学家王世贞,是太仓(今属江苏)人,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是浙江人;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是衡阳(今属湖南)人,他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亲自举兵起义,抗击南下的清军,惨遭失败后隐遁,勤恳著述,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他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清朝时期,有创立“神韵说”的诗人王士禛,是今山东人;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是今江苏人;以及出生于清朝末年的近代学者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哲学、文学,还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风气,所著《人间词话》等戏曲研究著作,对文艺界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致力于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的研究,尤其致力于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资料,对史学界亦有较深的影响……这些著名人物的辉煌业绩,不仅为王姓争荣,也为整个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