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0002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郑姓的来源与先秦时期的郑国有关。郑国是由周朝王室分封而来的诸侯。史称周宣王时,封幼弟姬友于械林,建郑国,姬友亦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入朝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一位叫太史伯的人询问自保之计。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有把一切安顿好,他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承了其父的遗志,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赐了虢、郃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此后,他的子孙便在这一带发展繁衍,世袭郑公称号,直到公元前375年,才因郑被韩所灭而丧国失爵。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郑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23位。
关键词: 《百家姓》 姓氏源流

内容

郑姓的来源与先秦时期的郑国有关。郑国是由周朝王室分封而来的诸侯。史称周宣王时,封幼弟姬友于械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姬友亦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入朝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一位叫太史伯的人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你可以先把家室和财产安置在那里,再寻找机会,控制这个地方。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有把一切安顿好,他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承了其父的遗志,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赐了虢、郃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此后,他的子孙便在这一带发展繁衍,世袭郑公称号,直到公元前375年,才因郑被韩所灭而丧国失爵。
  亡国后的郑国贵族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相继改姓为郑。
  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这里在古代曾是荥阳郡的管辖范围,所以在郑姓人中,自古就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之说。直到今天,河南中部仍有一个名为“荥阳”的县级市,但这一地名与古代的荥阳郡远不是一回事,其地理范围已经比古代小了许多,只是当年荥阳郡的几分之一。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国灭亡时的最后一位国王是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河南开封(今开封县南)。晋置荥阳郡,遂为荥阳开封人。此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
  郑姓在先秦时就出了一位名为郑国的水利专家,此后便名贤相继,累世不绝。根据后世学者统计,郑姓历代名人仅入《二十五史》者就达443位之多,其中有东汉经学家郑玄、郑众、郑兴、郑宽中。尤其是郑玄,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吸收今文经学,破除家法传统,广采众说,遍注群经,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人称“郑学”,从魏晋至隋唐,流传很广。
  唐时,有诗人郑和,画家郑虔,名将郑畋。
  宋时,有史学家郑樵。
  元时,有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所作杂剧数十种,为后人所传诵。
  明时,有航海家郑和。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明初入宫做宦官,跟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在三十多年里,曾7次通使西洋,远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史称“三保太监下西洋”,正是说他把大明声威远播西洋之事。
  清时,最为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以诗书画三绝而扬名天下,为“扬州八怪”之一。
  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郑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23位。

知识出处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中国千古奇书《百家姓》为蓝本,系统地、详细地叙述了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社会现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