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僧舍(神光寺、仁王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唯一号: 130835020230000215
作品名称: 南僧舍(神光寺、仁王寺)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28/001
起始页: 0363.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1
主题词: 古建筑-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庆元二年(1196),诸生从学于此。 庆元五年(1199)七月,又在此教学。《勉斋年谱》载:“七月免丧(按:指其母丧),遂迁朋友于城南。八月朔日始课诸生,日讲《易》一卦,《孟子》两版。休日毕集于僧舍,设汤饼供迭请,五六人复讲,不通者,罚。从容终日而罢。” 嘉泰二年(1202)九月,在城南乌石山寺讲学,并尝修《仪礼》。《勉斋年谱》载:“先创书局于神光寺,又移仁王寺,皆李筠翁先生寓居也。先生以书招郑文遹入书局。”其时,读书修礼之人有友人刘砺、门人郑维忠、潘儆茂、郑成叔等。据弘治《八闽通志》卷七五载,神光寺在乌石山之麓。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原名金光明院。大中三年(849),监军孟彪构亭凿池其间,号南庄。五年(851),唐宣宗赐额“神光寺”。仁王寺则在神光寺之右,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

知识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本书分为朱子论、后学论、书院论和前贤论四个专题。“朱子论”内容涉及朱子的理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道统观、道德观、孝道观、社会治理与社会教化等方面。“后学论”主要论述宋明时期的朱门后学,如黄榦、陈淳、陈宓等理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继承和弘扬朱子学方面的贡献。“书院论”主要探讨朱熹及其后学所创建的书院在推动朱子学、推动闽台书院文化建设及其发展中的作用。“前贤论”主要探讨有关朱子的前辈学者,如杨时、游酢、李侗等人相关文献的考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