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水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5020220000314
作品名称: 东风水库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41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V62
主题词: 水库工程

作品简介

最初因地处东门村称为东门水库,又因库区附近有妙云庵,曾称妙云水库。1965年7月10日改为今名。位于南浦镇西10公里,桐源溪上游。1959年11月初动工,1963年10月建成。总投资41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8万元,占63.96%。水库集雨面积37.06平方公里,大坝由主、副坝组成,主坝为土、石混合坝。坝高35米,坝顶长92米,宽5米,总库容211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6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效益2.04万亩,实际灌溉1.09万亩。输水洞径14米,最大泄量13立方米/秒。溢洪道底宽28米,最大泄量485立方米/秒。总干渠4.8公里,支渠20.8公里,分为左、右两干渠。右干渠灌区为莲塘乡的桐源、西岩、莲塘、九秋村,左干渠灌区为莲塘乡的山桥、吕处坞村及南浦镇的民主、和平、跃进、解放村。利用渠道落差建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575千瓦,利用水库1320亩水面养鱼,并为县自来水厂每年供水140万吨左右。总投入93.2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25万立方米,其中石方17.5万立方米。淹没路后街、下庄、山头、溪尾、东门,小洋墩等自然村,农田600亩,房屋699间17000平方米,迁移203户700人,就近新建妙云、毛处东、新村、塘后、大后5个自然村安置。灌区在建库前,洪旱灾害严重。桐源溪与新溪在楼下村口汇合流入南浦溪。洪水季节,洪峰到来时,有4000亩田地受淹。1957年,74天无雨,灌区有1.2万亩田缺水,损失粮食650吨,抗旱动用32万工日。水库建成后,对灌区的抗旱、防汛起积极作用。 东风水库为“大跃进”期间兴建,计划两年完成,是省、地重点工程。浦城县组建东门水库兴建指挥部,调动民工、技工3400余人上场抢进度过拦洪关,只用9个月的时间土石混合坝工程基本完成。此库建成不久,坝身出现横向渗漏,穿通坝体。竣工后,背水坡90~93米高程有微水渗出,当年冬,做19道“人”字形导渗沟处理。1975年,在坝身挖出白蚂蚁主巢9个、副巢8个。至1983年,发生6次裂缝引起沉陷,累计58.3厘米。1984年,打灌浆孔24个,总深度144米,灌注黄泥、水泥混合浆19.2立方米,安装坝身侧压管3排12支,降低汛限水位2米,蓄水量从1580万立方米,减为1340万立方米。1985年,坝表面有横向裂缝长1.2米、宽0.5米,坝身发生堆石体变形,坝体继续渗漏,主坝两端与山坡接头处山坡的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厚度分别为29米和30米,1986年被省防汛指挥部列为病险库工程。此后,省水电厅拨出保坝加固抢险经费105.19万元。1988年6月20日,全县普降大雨,水库来水流量49.21立方米/秒,泄量33立方米/秒。至21日,水位超过省限定水位0.66米,超过省限定库容1043立方米。灾后,进行抢修加固。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