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溪书院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唯一号: 130835020220000098
作品名称: 潭溪书院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572.pdf
分类: 遗址
创建时间: 1189年
分类号: K879.1
主题词: 古建筑-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潭溪书院 座落在莒口镇河坝村,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黄勉斋构草堂于此。(民国《建阳县志·祠祀》卷八)朱熹从建阳往云谷山途中,经常在这里憩息,并为草堂题名为“潭溪精舍”。精舍深三十余丈,宽十余丈。四周拥峰凭岚,侧水鸣琴,前凿方塘一口,水清如碧。仰望云谷,俯视莒潭,山川灵异,景物宜人。 嘉定九年(1216年)三月,黄干聚门徒于潭溪精舍讲学,諄諄教诲乡里后学和家族子侄;著书立言,以昭来世。在此著有《精舍春祀讲义》一书(建阳《重修潭溪黄氏宗谱》卷二)。 大德元年(1297年),黄干孙黄铭之师熊去非的友人刘应李曾撰《潭溪精舍记》。后毁于兵灾。明嘉靖八年(1529年)巡抚张衡、巡按御史汪珊、邑令薛宗铠为嘉志崇儒,改潭溪精舍为书院。天启六年(1626年),抚院南居益,以此书院毁坏,檄令重修。重建后的书院,华栋连云,崔巍壮丽。中堂祀黄干像,左设官厅,右立生祠,祀邑父母官之有功于祠者。建阳县教谕南京工部侍郎何乔远曾撰潭溪书院楹联一对。联云: 暮道德于英韵,越境求师两月,两衣不解带,早见当仁之勇; 抒学术于经济,临边捍圉百雉,而邑有宁人,大展用世之才。 这副对联,综述黄干求师重道的精神和经世济用的才干,颇为贴切;而无溢美之嫌。 清乾隆五年(1740年)八月,潭溪书院焚于火,宫墙器物,一时殆尽,唯黄干贤像独存。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谕旨,特发内帑银一千两,重建书院,克期告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书院被水冲毁。嘉庆九年(1804年),仁宗帝复颁内帑银七百两,重修。后因多年失修,至建国后五十年代书院濒临破烂,至1958年,圯废。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