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1417
作品名称: 感春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505.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创建时间: 约淳熙10年
分类号: I222.844
主题词: 词(文学)-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此赋约作于淳熙10年春从浙东刚回归武夷之时。朱熹在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任内,政绩显著,但因劾奏唐仲友,竟遭唐之姻亲王淮及地方势力的压制和打击,愤而辞归武夷。《文公年谱》载:“淳熙十年癸卯……(公)知道之难行,退而奉祠杜门不出,海内学者尊信益众,作《感春赋》以见志。这时他虽然宦途失意,但并不灰心,重返武夷是为了“毕藏英而发春”,故赋中在伤感之余仍有其积极进取的一面,充满了人生忧患意识和悯世救道之意。据其弟子说,此时“先生忧世之意未尝忘也。”其中一些句子有特定的含意:“尘编以三复”,喻苦读儒经;“往哲之明训”,指孔孟周程遗训;“千载”“会于余心”,指他独得先圣千年道统心传;“芳月之既徂”、“美人而不见”,喻韶华已失,明主未逢,他的理学思想不能见用于世。在写作方法上仿效《离骚》,感情回环往复,不胜凄楚感人。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