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道中口占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1349
作品名称: 出山道中口占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442.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创建时间: 淳熙十五年三月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宋代

作品简介

此诗为淳熙十五年三月所作。是年正月,朝廷降诏,命朱熹先速入京(临安)奏事,然后赴江西提刑任。此时的朱熹,虽无意于江右履任,却寄希望于临安面圣,庶几一表匡国济时之忠。三月十八日,朱熹从崇安出发,乘舆沿古道行进在祟岭叠嶂中,望满眼春色,心情愉悦,乃有感而赋此诗(见《陆九渊年谱》)。诗人回思逝去的岁月,感到已整整六年没有出闽,多年埋首书斋,所以把这次出山,当作一次寻找济世治国的良策,和接触考察江西浙东一带学术情况的良机。诗中所谓“寻春”,实指政治上的春天。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但从字面看,也指大自然的春天,表达了理学家朱熹同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美景,主张为学应有张有弛的思想。据《柳亭诗话》载:当年主张以“尊德性”为名的陆九渊见到这首诗时,曾高兴地说朱熹终于觉悟过来了。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