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斗文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1237
作品名称: 寄石斗文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342.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宋代

作品简介

此诗原载万历《新昌县志》卷九,据束景南《朱熹佚文辑考》授引孙烛湖《则状》云:“淳熙九年,(石斗文)差通判婺州,十二年列官”。淳熙九年朱熹在浙东任上,石斗文正待次在家,两人尝相见,从诗中头两句分析,此诗当作于淳熙十年秋,诗中对石斗文寄以怀念之情,并表露了朱熹本人将终老武夷,不复出山之意。诗中头两句是忆念朋友石斗文经年卧病沃洲,如今又到了秋风萧瑟的季节,更加令人牵挂。三、四句是说,接到石斗文的来信,如同见面晤谈,分外亲切;而读后知其伤时感世,十分愁闷。五、六句是朱熹自抒感喟:为国事担忧,留下了满头白发;深研儒家经典,自感愧对先贤。最后两句,表明自己将终老武夷,不再作游子思乡之梦了。情辞恳切,娓娓动人。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