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1221
作品名称: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328.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宋代

作品简介

这是乾道初年朱熹读到刘秀野(即刘韫)从南昌寄给他的诗作之后回赠给他的和诗。在此稍前的隆兴二年秋,朱熹因吊唁张栻曾去过南昌(见《朱文公文集·续集》卷五《答罗参议》),游过南昌的一些名胜古迹。故此诗以久负盛名的滕王阁作为起兴的对象,寄托他的怀古与思贤之情。此诗着重怀古,他以烩灸人口的《滕王阁序》后的附诗为原型,赋予新的内容和意境。前面六句,描写滕王阁下江水长流,风物今胜于昔。过去,人们感叹的是“阁中帝子今何在”,如今却是“帝子讵知陈迹在”;过去人们嗟叹的是“佩玉呜鸾罢歌舞”,如今却喜见“檐铎风惊玉佩呜”。但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岁月迁流,朝代更替,使诗人不免产生了人生沧桑之慨。“满眼悲凉今古恨,人生辛苦竟何成?”流露了诗人对人生飘忽、自己事业无成的悲观情绪。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