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袁机仲论《启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995
作品名称: 答袁机仲论《启蒙》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142.pdf
责任者: 朱熹 著
分类: 文学
创建时间: 淳熙十四年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这首诗大约写于淳熙十四年,与袁枢进行《易》学论战时。淳熙十三年春三月,朱熹《易学启蒙》一书写成,曾寄给袁机仲。袁机仲看了以后,在河图洛书之真伪、两仪四象乾坤之涵义、太极与八卦、先天与后天、数象爻名等许多有关问题上提出了与朱熹不一致的观点,朱熹与之辩论这些问题的书信共十一篇(见《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其中《答袁机仲(九)》中说:“尔今既未蒙省察,执之愈坚,则区区之愚,尚复何说?!窃意两家之论,各自为家;公之不能使我为公,犹我之不能使公为我也。不若自此闭口不谈,各守其说,以俟羲文(伏羲与文王)之出而质正焉。”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诗一、二句旨在阐明《易》学对明“理”至关重要,“忽然”、“半夜”、“雷”、“万户”、“千门”、“开”,字字双关,寓意深刻,富于理趣。三、四句以幽默的情调,提出与袁机仲辩疑中的关键问题,“若”“许”二字,为袁机仲释疑提出前提。诗人善于将哲理织成诗的语言,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