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皇帝挽歌辞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888
作品名称: 孝宗皇帝挽歌辞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423.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此诗写于庆元五年(1199)已未三月。庆元四年十二月,朱熹以近七十高龄乞求致仕(退休),当时朝廷设立伪学党籍,朱熹被列为名册第五位。但反道学权贵仍不罢手。许多道学派名士因精神压抑相继病亡,而朱熹对此却不屑一顾。及至庆元五年三月,他把心中的全部愤懑,倾注于编定《礼书》之时,又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当他病情刚有好转,想起平生蒙受先皇孝宗之恩,而自己当年想为孝宗作一首挽歌,至今未能续就,心中感到不安。为了表示自己对孝宗的忠诚,作为对孝宗一生功与过以及自己与孝宗似合又离关系的总结,便写下了这首长诗。 浅析 这首长诗是朱熹缅怀早已去世的孝宗皇帝的挽歌。第一部分前四句:言孝宗皇帝具有为挽救日益衰落的南宋王朝的决心,国家因此出现道学家们所希望的良好势头。第二部分五至八句:言正当孝宗为振兴国家之时,却早早地谢世了。第三部分九至十二句:指朱熹自己听闻皇帝仙逝的噩耗,悲痛欲绝的状况。第四部分十三至十六句:回忆当年面圣时的情景,及皇帝对他的恩宠。第五部分十七至二十句:写自己身罹党禁之祸,被扣上“伪学”魁首,除了“烧高香”外,景况已很难改变。第六部分二十一至二十四句:为了向朝廷表忠心,急忙以奏章的形式封囊送达京城。第七部分:自己还没有报答孝宗皇帝的“宠儒”恩情,却闻听皇帝已去世,此生的“知己”永远失去了,更加感到前途的渺茫。诗中反映出朱熹对孝宗的去世深感悲痛和怀念以及对朝庭新贵结党营私,篡权弄政的无比愤懑之情,读来令人颇多感慨。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