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行舟二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883
作品名称: 水口行舟二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416.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写干庆元三年(1197)丁巳,朱熹应门人林用中、林允中、余偶、杨楫等人之邀,赴古田讲学。当时正处于“庆元党禁”的高潮时期,朱熹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仍很倔强坚定。他从建阳考亭至延平,再从延平乘船至闽江中游的水口。沿途青山绿水、风浪烟波等自然胜景勾起了他的满腔思绪,不禁心潮起伏,吟下了这两首诗,并把所思考的深邃人生哲理,融进了眼前的胜景之中。 浅析 第一首:“夜雨”和“风浪”,隐喻当时朝中反道学的黑暗势力甚为猖獗,但诗人深信,他们只能嚣张一时,毕竟不能阻档历史前进,末句意味着青山不老,绿树常青,激励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第二首:夹岸的“郁郁层峦”象征着企图阻遏潮流前进的奸邪,但“青山绿水”永远存在着、流淌着。比喻自然规律不可逆转,这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结尾两句“烟波一掉知何许,鶗鳺两山相对鸣”,又为一生漂泊,增添了几分惆怅,此景此情如同“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令人无限感慨。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