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西湖唱酬佳句(二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830
作品名称: 次西湖唱酬佳句(二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44.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年(1183)癸卯冬,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月下旬,朱熹在莆中林亦之的陪同下来到了福州。当时赵汝愚任福州守,是朱熹的政治靠山,因此,福州才是朱熹这次南游的主要目的。他在福州的十多天中同赵汝愚朝夕相处,寄情于山水文字,攀鼓山,登乌山,游西湖,一路唱酬不绝,显示两人在道学上的志同道合和面商政事完全一致。赵汝愚把朱熹待为上宾,福州倾城士子们也对朱熹争慕不止,把他看成是当代的夫子,都想一睹受教为荣。甚至赵汝愚在十二月八、九日亲往远郊举行两次盛大的告别宴会为朱熹送行,也都有意地助长扩大着道学声势。此诗就是其唱酬中的一首。 浅析 此诗反映了当时赵汝愚正致力于开浚福州城西古湖灌田和变革闽中盐法弊政,并因此遭到临安反道学朝臣的非难。已致仕的陈俊卿却来福州作了一首诗,颂赞赵汝愚的政绩,朱熹的到来也为此大唱赞歌。这二首诗是朱熹步陈俊卿《西湖纪游》韵而作的。他们都从疏凿西湖的政绩中看到一种道学的忠君爱民思想,故而唱出了同样的心声。诗中盛赞了福州美丽的风光景色,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愿望,生动地体现了滨海城市福州的特色,读后令人倍感亲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