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择之韵记秦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732
作品名称: 次择之韵记秦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224.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讽喻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冬,时年朱熹38岁。 八月,朱熹在范念德一干人等的侍行下,前往湖南潭州访张拭。十月,在执政陈俊卿、刘珙的推荐下,朱熹官拜枢密院编修。他与张拭分别后,携同弟子东归,拾掇本次旅途中所作的诗词200余篇,汇集成《东归乱稿》一书。此诗选自《东归乱稿》中的一篇。诗中以儒家传统的历史观,总结了秦始皇无道,暴政祸民,终于自取灭亡的教训,劝诫后世人君以此为鉴,存理去欲,实行“王道”、“仁政”。 浅析 此诗咏史议政,多用形象化的语言,使复杂抽象的事理具体化,让读者易于理解。开头两句,以“四海扬汤”,比喻人民起义,天下大乱。“舞殿”句则形容秦王耽于酒色,荒淫无道,并将这两者相提并论,深刻揭示了强秦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不知”一词,点出秦王昏庸腐败的程度。三、四句写秦王对天下百姓的压迫,“等牛马”、“尽嫔嫱”体现了各地王公贵族受害之深。五、六句,写秦朝灭亡的教训。“攀姑射”、“泣华阳”两个词组,对比鲜明,尖锐讽刺了秦王自食其果,自取灭亡的悲惨下场。结尾两句为全诗主题所在,借“行客”不明朝代更替,天下兴亡的历史教训而抒发自己的感叹,指出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不行仁政。通篇结构紧凑,思路畅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