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三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691
作品名称: 偶题三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159.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这三首诗约写于绍兴末至乾道初(1162-1165),具体时间不详。这时的朱熹经过李侗的点化和自己的潜修,格物穷理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故能写出这三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 浅析 第一首写诗人终日面对青山和万紫千红的花草,看到了流云、飞雨,不禁苦思冥想,要从云变成雨这一已知事物,进一步穷究云是怎么形成的道理。第二首写诗人见到山间的流水,发现了他有强大的冲击力,它能够劈开苍峡,像雷一样吼呼着向前奔流,宛如万斛明珠奔涌而出,一泻千里,把一切断梗枯枝扫荡净尽,终见“一川寒碧”的江水,回旋萦绕,自由地流淌。这其实是一首水的颂歌,意在讴歌一种不怕艰险、奋斗不息的精神,并告诉人们,一切澄清的世界,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取得,奋斗才是成功之母。第三首:写诗人想沿着水流的方向寻找溪水的源头,但山外有山,水外有水,走到这条溪源又有其发端的源头,这才领悟到“真源”是找不到的,只好倚着拐杖,随处去观察潺潺的流水。诗人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复杂性和弄清事理的艰难性,阐明了认识与探求事物本质的自然规律,并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终结的真理,要想认识某种事理,只有不断地探索,充分体现了诗人所倡导的“即物穷理”、“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对人们有一定的启示。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