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延平李先生(三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688
作品名称: 挽延平李先生(三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153.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二。隆兴二年(1164)甲申,朱熹35岁。正月到南平哭奠李侗,写了祭文和行状,接着又于八月再到延平参加李侗的葬礼,写了三首诗倾吐他十载从学李侗之情。又据《朱子年谱》载:“隆兴二年甲申,公三十五岁,正月之延平哭李先生。”此诗应为此时所写无疑。从诗中可以看出,朱熹心头伴随着丧师之痛的却是一种学问上的彷徨无路的苦闷,也预示着他又要在新的自我反思中寻找新的动力。 浅析 诗的大意是:第一首:赞扬李侗先生得河洛之学的真传,在各种“异端邪说”纷至沓来的时候,独有他的学术思想纯正,但可惜这样一位有经世济民之才的大师,却默默无闻地沦落在山野之中。第二首:赞扬李先生安贫乐道,一生不求功名,安心在山野隐居读书讲学,道德人品可比周程,但可惜今已与世长辞。第三首:赞李先生对自己教诲指引之恩,李先生的一席话帮助他纠正往年所走的弯路。如今李先生仙去了,今后有疑义再也无人指点了。此诗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着重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而表现对李先生的景仰与怀念之情,分外哀愁动人。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