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二首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685
作品名称: 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二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147.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是二首朱熹的即事抒怀诗,写于隆兴元年(1163)癸未。隆兴元年三月,朝廷再诏朱熹入都,请辞未获批准。诗人七月奉诏入都,十月入对垂拱殿,首言“平治之效”,又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三言“制御夷狄之道”等主张,未被采纳,殊感忧闷。朝廷只安排朱熹“武学博士”之职待次,明显地把朱熹晾在一边。但他并未绝望,希冀皇上能够回心转意(此诗原有自注云“得浙中知旧书云,圣上留意武备,赐赍(赏赐)有加,戎士感奋”)。乃借与“知府府判二丈”唱和之机,寄托自己对恢复中原的关切、失望与期待相互交织的复杂心情。照此推论,此诗当为入都返乡即年末时所写。 浅析 第一首:诗的前二句交代本次相约相见的时间。三至六句描写这次相见的投缘和交杯换盏的盛况。末尾两句描写诗人回忆当初的友情感到惆怅的心理。第二首:诗中头两句,叙述志士心怀良策,砺兵秣马,决心收复失地。三、四句,喻边塞沦于敌手,而朝廷屈膝苟安,令人愤慨。五、六句,言诗人伤叹之余,仍壮志未泯,希冀有所作为。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赞皇上(孝宗)初立,有志匡复,为臣者焉敢自求安逸呢?其中隐含着朱熹希望出仕之意。全诗格调昂扬,语气豪壮,哀而不伤,令人仿佛触摸到一颗跳动着的报国之心。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