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623
作品名称: 古意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45.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末所作,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当年朱熹已22岁。虽已中进士,但还未入仕,只好在家无奈地等待消息,并准备第二年再次入都铨试。铨试是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了最高级别的官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得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这种制度始于唐,宋基本沿用此制。此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写的。 浅析 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拟古之作。前八句诗人以蔓弱的兔丝自比,欲依附高木却不可得。后八句写感伤年华之将尽,哀百草之将萎。全诗语句凄婉,反映了诗人初举进士第而未仕的彷徨心理。一诗两韵,语言古朴。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