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腊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621
作品名称: 残腊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41.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按朱熹自注写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朱熹22岁。他自中进士后长久待次在家,心情十分焦虑。自去年十月朱熹在铨试中等,被授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后,却迟迟未能上任。此时他根据地方府县的要求,行役(公务,即调查民情)邵武、建阳间,他关心民瘼、体恤民情,却无法实施他的政治抱负。但他还是坚信残冬过后便是春天,离自己的希望不远了,故而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浅析 这是一首意境清新,描写生动细腻的写景佳作。前四句: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于残冬岁末阴冷的霖雨里,看出了春天来临的消息;花萼上已露出淡淡的红色,枯槁的草根上又铺上一层新绿,这就是春天已归来的征候。近代英国诗人雪莱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而我国十二世纪的诗人、哲学家朱熹就吟出了“残腊生春序”的千古绝唱,令人敬佩。后四句:诗人将眼光由大自然转向人事,他看到了阴壑里已注满了泉水(闽北民间常谓泉水当春乃发),稻田里水浑了(因有人耕作劳动),农事渐渐忙起来了。在此诗中,诗人精辟地使用了“生”、“敷”、“逼”、“披”、“注”、“浑”、“集”等动词或形容词作为“诗眼”,把闽北农村冬尽春回的景物写得惟妙惟肖,热气腾腾,反映了少年朱熹热爱农村,向往美好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