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秋節俗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唯一号: 130834020230000019
专题名称: 韓國中秋節俗節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46/001
起始页: 021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中秋節即農曆八月十五。在唐代以前,八月十五並非節日,且没有“中秋節”這一固定稱謂。以“中秋節”代指八月十五,大約是在南宋初。最早見於南宋寧宗時謝深甫等人編纂的《慶元條法事類》,官員在此節有一天的假期。在韓國“中秋節”還被稱爲“仲秋節”“秋夕”“嘉俳”“漢嘉會”。中秋節是韓國除春節外最重要的節日。半島中秋節的起源或由來,没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北史·新羅傳》:“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人射,賞以馬、布。”①《隋書·東夷傳》“新羅”部分略同《北史》。《舊唐書·東夷傳》記載新羅國風俗亦云:“重元日,相慶賀燕饗,每以其日拜日月神。又重八月十五日,設樂飲宴,賚群臣,射其庭。”②可見,新羅時期中秋節是與元旦並重的節日。進入朝鮮時代,中秋節又與正朝、寒食、端午並列爲國慶四大節日。一般説來,中秋節祭祀傳統與農業經濟、水稻收成有緊密的聯繫。當天人們把精心製作的美食供奉在祖先牌位前,並伴有掃墓祭奠的活動,其目的主要是爲了感謝祖先庇佑、慶賀豐收。在李朝中秋的標志食品爲“引餅”(。,見圖2—53—8),多指“引切餅”,即將黏糯米蒸熟搗爛,切成便於食用的大小團塊,裹蘸上紅豆粉或豆粉等。李朝後期至今,則流行以“松餅”(松糕)爲中秋節的代表性時食。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章。首章,推究朝鲜时代礼书中“诸具”这一名目产生、发展、定型之过程。其中第二至五章,依通、冠、婚、祭礼的次序,将提炼的“诸具”作爲词头,着重稽考《丛书》较《家礼》衍变及创发的物具,分三端进行细化的处理:第一,所谓“创发”者,即《家礼》文本所无,凭半岛民俗所用而增设。所增之物,皆有本源可考,未敢有一字赘入。第二,所谓“删汰”者,即《家礼》所载服器已不合朝鲜之用,或李朝世人更不知其爲何物,故需依后贤议论对部分“诸具”进行裁革。“诸具”的适时删减,体现了礼因时、因俗而变的原则。第三,所谓“衍变”者,主要是指“诸具”名称、位置、形制、隆杀等,与《家礼》描述相去甚远,《丛书》或改换俗用,或係以俗称,或补充所明。结语部分从器物性质上对疏证对象安排了大致的分类,并就疏证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作了概括,另着眼于宏观意义上的“训诂学”方法,对“诸具”疏证的理想形式及目标给予了有限的期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