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端午節俗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唯一号: 130834020230000017
专题名称: 韓國端午節俗節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30000046/001
起始页: 021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午”與“五”通用,端午即端五。端午節在半島又稱爲“重午節”“天中節”“端陽節”“戌衣日”“水瀨日”。半島舉行端午祭始於三韓時期,最早見於晉陳壽《三國志》:“(馬韓)常以五月下種訖,祭鬼神,群聚歌舞,飲酒晝夜無休。”①《三國志》中五月祭神活動被認爲是朝鮮族端午祭的濫觴。大多數朝鮮民衆認爲,端午祭是爲了紀念沉江而亡的中國詩人屈原而設②。如金邁淳《洌陽歲時記》:“國人稱端午曰水瀨日,謂投飯水漱享屈三閭也。”③端午節在半島北部影響較大,而南部則更爲重視。朝鮮中宗十三年(1518年)端午節和春節、中秋一起被認定爲朝鮮族的三大節日。韓國人認爲端午這天是陽氣最爲蓬勃的日子,爲了祭拜山神土地、祈福避災,在祭祀期間,常見的活動有掛艾草於門,男子喝菖蒲酒,女子以菖蒲水洗髮,並且食用蒸餅、松餅以及車輪狀的艾糕。蒸餅(〓〓,見圖2—53—5)即將米酒、糖、熱水摻入糯米粉中揉搓並待發酵,然後加上棗、松子、花瓣等入蒸籠蒸熟。而松餅(〓〓,又稱“松糕”,見圖2—53—6)即把粳米麵蒸熟擀成薄片,以黑豆、紅豆、大棗、板栗、芝麻等做餡料捏成半月形,放入鋪墊有松葉的蒸籠中蒸製而成。和麵時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染色,除了月牙形外還有南瓜形、貝殼形、三角形等其它形狀。形狀、味道豐富多樣的松餅滿足了人們視覺、味覺的需要。

知识出处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章。首章,推究朝鲜时代礼书中“诸具”这一名目产生、发展、定型之过程。其中第二至五章,依通、冠、婚、祭礼的次序,将提炼的“诸具”作爲词头,着重稽考《丛书》较《家礼》衍变及创发的物具,分三端进行细化的处理:第一,所谓“创发”者,即《家礼》文本所无,凭半岛民俗所用而增设。所增之物,皆有本源可考,未敢有一字赘入。第二,所谓“删汰”者,即《家礼》所载服器已不合朝鲜之用,或李朝世人更不知其爲何物,故需依后贤议论对部分“诸具”进行裁革。“诸具”的适时删减,体现了礼因时、因俗而变的原则。第三,所谓“衍变”者,主要是指“诸具”名称、位置、形制、隆杀等,与《家礼》描述相去甚远,《丛书》或改换俗用,或係以俗称,或补充所明。结语部分从器物性质上对疏证对象安排了大致的分类,并就疏证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作了概括,另着眼于宏观意义上的“训诂学”方法,对“诸具”疏证的理想形式及目标给予了有限的期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