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315
专题名称: 春节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238.pdf
专题类型: 正文

专题描述

俗称过年。上年腊月作过年准备:二十日开始炒果子,做糕糖,搞清洁卫生,采办年货,蒸年糕,做粳米碱糕。二十八日在厅堂摆供品祭祖(必用公鸡,不能用其他的家禽取代),俗称烧年纸。除夕贴春联,合家聚餐。饭后,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选择良辰放鞭炮关大门俗称“封门”;灶前炉膛用暗火闷块柴,俗称“焐年猪”,意谓“养猪易大”,“烟火不断”;是夜合家欢聚守候新年来临,俗称“守岁”。解放前债主于除夕提着灯笼登门逼债,负债户无力偿还,则逃避躲藏,俗称“做皇帝”。清末民初,县城隍庙演木偶戏供躲债人观看,是谓“皇帝戏”,债主不敢进入逼债。正月初一清晨,选择良辰放鞭炮开大门,祈“进财得福”。早餐吃素,喝木樨茶。这天,男人下厨房做饭,但初一不摸刀。男女老少均换新衣。早饭后,晚辈向长辈拜年,家长进行诸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礼貌待人、忠厚诚实等等的传统家训。初二开始走访亲友,互相拜年,祝贺新春快乐。正月初五或初六日开始至二十日玩龙灯,向邻村贺新年。龙灯进村,由当地人接去串户,凡接到龙灯帖之家或单位要送红包。正月初九,城关居民登仙楼山游览,俗称“登高”。解放后的春节为法定假日,从初一至初三日,放假三天。除夕吃团圆饭,贴有新意的春联,初一上午,当地领导召集干部团拜。春节前后向驻军、住院伤病员慰问,向老红军,离退休干部、职工,军烈属,五保户拜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倡过“革命化”春节,不放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