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艺术表演团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233
专题名称: 业余艺术表演团体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064.pdf
专题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专题描述

清光绪三十年,项长弟与杨登泉合办的兴浦新班解散后,艺人分别到村头、马洋、大游、仙阳、官田、巽源、瑞安、永平等地,组织业余戏班,演江西戏,称为“马灯班”。民国初年,全县有马灯班12个。至民国36年因兵灾、瘟疫,演员先后离开舞台,仅存万安1个马灯班。1952年,万安马灯班发展为同乐剧团。1953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半职业剧团,是浦城赣剧团的前身。 1950年,忠信和城关和平街各组织一个业余剧团。1952年5月,县总工会俱乐部组织工人业余文工团,以曲艺为主,每逢节日开展演出活动。1956年县文教科组织以教师为主的业余话剧队。同年,九牧、仙阳、临江、忠信、官田、岩步等地分别组织业余赣剧团。至1957年全县有业余剧团97个,以忠信业余剧团称著。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城郊、仙阳、九牧、忠信、富岭、永兴、石陂等7个公社成立文工团,以演赣剧为主;临江、观前公社分别成立杂技团,在社内巡回免费演出。同年,县总工会成立业余京剧团。1960年因经济困难,业余剧团均停止活动,社办文工团、杂技团全部解散。1962年,业余剧团开始恢复,全县有业余演出团体48个,演员875人。有京剧、话剧、赣剧、歌舞、闽剧、曲艺等剧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业余剧团全部停止活动。1969年县革委会成立后,县“三代会”(工人代表会、贫下中农代表会、红卫兵代表会)、县革委会宣教组、驻浦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团、铜矿等分别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表演京剧折子戏和曲艺等。到1970年相继解散。1970~1976年,全县17个公社以及县直工交、商业、粮食、卫生等单位和浦城第一中学,每年都分别组织业余演出代表队参加全县汇演。一般是汇演前临时组织演出队,汇演后即解散。1979年,全县有业余剧团27个,1988年全县业余剧团13个。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