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鱼苗人工繁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99
专题名称: 浦城县鱼苗人工繁殖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104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61年,县畜牧兽医站在水南综合农场进行草、鲢、鳙鱼人工繁殖试验。1962年5月,给成熟的雌鲢、雄鲢、鳙鱼体分别注射绒毛膜促性线激素,给草鱼注射鲤鱼脑下垂体,结果鲢鱼在注射后的第二天产卵,第四天孵苗,在全地区首先试验成功。草鱼、鳙鱼人工繁殖试验三年均未成功。直至1965年,在省地业务部门支持下,经过16个昼夜的努力,终于成功,结束浦城历来从江西九江贩运鱼苗的历史,试验人员获地区科技先进奖。1973年3月,水南综合农场从浙江宁安县渔场引进武昌鱼饲养成功,当年繁殖失败。次年繁殖虽获成功,但成活率很低。后逐步总结经验,终于在1979年,人工繁殖孵化鱼苗30多万尾,成活率达90%左右,武昌鱼开始在县内落户并推广。1981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省水产厅下达的泥鳅人工育苗及养殖试验项目,于1982年4至6月获得成功,获地区农业局科技成果四等奖。1983年,从漳州引进尼罗罗非鱼新品种3万尾,在水南、北山两鱼场试养成功。1984年冬,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尼罗罗非鱼越冬试养,选择富岭镇店亭村大凹自然村地下矿泉建一口越冬池,容积60立方米,放养2154尾,经153天越冬饲养,成活率达91.6%。获地区农业局及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