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87
专题名称: 政治体制改革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2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78年9月后,各公社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选出陪审的群众代表6~12名,恢复实行第一审案件群众代表陪审制度。1979年12月,中共浦城县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问题。会后,中共浦城县委组织部组成3个小组到各公社对领导班子以及农技干部进行考核,选拔一批农技干部进入公社领导班子。是年,推广选举企业基层领导干部的办法,在县商业局进行试选,民主选举门市部主任。年底,中共浦城县委总结推广这一试点经验,要求短期内对学校、县属厂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都由民主选举产生。1980年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12月,县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以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浦城县人大常委会和浦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同时选举产生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实行司法检察单位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从体制上结束“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立的立法、行政、司法合一的“革命委员会”。其后建立律师制。是年12月,恢复政治协商会议浦城县委员会的活动,巩固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1981年2月17日,中共浦城县委三级干部会议提出要搞好党政分工的问题。5月,对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责进行认真研究,分别订制工作职责、范围和有关会议制度。12月开始,改变过去大多数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成员由上级任命的做法,结合年终总结召开党员大会,对支委会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在此基础上,采取差额选举办法产生支部领导成员。同时,由社员民主选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和生产队的领导。1982年,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选举产生的公社管委会正副主任、正副镇长,由社、镇人民代表大会公布,不办理任命手续。县人民政府委、办、局的领导任免均需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后才能由行署或县人民政府任免。1983年,县人民政府委、办、局正职领导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副职由县人民政府任免。10月,开始县级机构改革,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调整领导成员,至1984年3月基本完成。县级工作部门由40个改为32个,其中撤销2个,合署办公3个,改为经济实体3个。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大的改变。全面推广企业厂长、经理负责制,副职由正职提名聘请,由主管局任免。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由厂长任免。企业管理实行厂长负责,分层管理,分权而治。中共委员会(总支、支部)书记作为党组织派出代表,行使党的基层组织权,党的书记要保证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全面实行。7月,还开展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工作,至9月结束,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实行党、政、企分开,建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和乡经济联合委员会,并建立乡一级财政,设乡财政所。大队党支部改为村党支部,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按生产队建立村民小组。12月,下放党员的审批权限,科局级正副级领导入党由县委审批改由县委组织部协助审批。1985年1月,县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构实行重大改革,设立常委会,人大机关设法制委员会,科技文卫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是年,干部管理权限下放,股级干部由主管局任免。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12月31日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干部56名。1986年5月开始,建立部、委、办、局、乡级后备干部制度。1987年,建立健全县委同党外人士定期座谈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发挥非党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6月,进一步完善机关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下级对上级负责,行政部门副职对正职负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进行县乡两级人大会换届选举,实行差额选举。从10月9日至11月21日进行县党代表换届工作,代表和县委委员都实行差额预选。1988年2月,中共浦城县委在管九、金樟、九秋开展党员目标管理的试点工作,5月全县铺开。至年底,95%农民党员都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这年,中共浦城县委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努力转变县委职能,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提出“四统一,四分开”即:党政领导班子奋斗目标统一,职能分开;思想政治工作统一,业务工作分开;中心任务统一,经常性工作分开;干部工作统一,干部分级管理、任免权限分开。做到“四转变”,即经济工作从微观领导转为宏观领导;从干预政府工作转为参预工作;从包揽具体工作转为协调工作;从封闭谋划转为开放活动,实行协商对话。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