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86
专题名称: 经济体制改革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2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78年12月15日中共浦城县委调查总结推广仙阳公社巽岭大队5个生产队自发实行包产到组的经验。这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始全局性的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会议。1979年底1月8日,中共浦城县委发出的布置召开各公社、镇党代会、人代会的通知中,要求在会议上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月6~12日,县召开四级干部暨群英会,传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到会代表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决心紧跟中共中央的决策,尽快在工作重点转移上作出成效。会后,全县开展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这年春,全县有将近一半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但是,1979年3月中共建阳地委在南平召开会议,对包产到组提出要“全面纠,不留尾巴”。中共浦城县委采取“思想不通,组织服从”的态度,3月29日发出通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纠正,引起干部群众的不满。九牧、仙阳等公社采取明纠暗不纠办法进行抵制。1980年春,全县不少社队认识到纠正包产到组不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纠偏给生产造成损失的教训,主动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实行包产到组、联产计酬、小段作业,定额计酬。9月以后,为落实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精神,召开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会后,各公社分别召开支部书记、大队长和生产队长会议,认真检查总结各地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情况、经验和存在问题,还把中央文件向广大干部群众传达,组织学习讨论,解决干部群众中存在担心政策变、说了不兑现、责任制不能长期搞下去等思想,纠正部分干部对责任制的落实放松领导,放任自流的倾向。11月上旬,中共浦城县委还组织干部到不同类型的11个大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发出《关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需要解决好的八个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试行办法》、《包干到户的管理办法》等文件,总结推广石陂公社建立“两个责任制”(农业生产责任制、干部岗位责任制)的经验,使大多数生产队确定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981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共浦城县委在1~6月集中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清理“左”的思想的文件,县委及公社党委和农业、工业、财贸、科技等系统,分别摆“左”的表现,找根源、查危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其后,县、社层层举办生产责任制培训班,加快农村改革的步伐。工业、财贸系统也培训骨干,以建立工业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财贸系统的饮食服务行业和其他集体单位普遍建立经营责任制。中等教育结构进行改革,试办农业职业高级中学。1982年1月,开始落实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有重大的改变,包干到户占生产队总数的比例由1981年的17.84%上升到95.23%。但在一些农村出现只分不统的偏向,使多年建设起来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具以及其他集体财产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虽然中共浦城县委为维护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维护集体财产做了大量工作,但只挽回部分损失。 1983年5月18日,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印发<浦城县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决定对浦城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撤销工业局,工业局管辖的企业直接归属县经济委员会,县经济委员会成为既是管理机构,又是经济组织,并建立部门和个人的岗位责任制。同年,中共浦城县委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左”的错误影响,干部群众大胆发展商品生产,搞劳动致富。至7月,全县2949个生产队有2944个生产队实行家庭式联产承包责任制,5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多种经营包括社队企业普遍实行专业承包责任制。专业户、重点户比1982年增长23.38%,经济联合体比上年增长10倍。经济体制改革横向扩展,教育和文化科技部门、县文化局下属的文化馆服务部、新华书店、农村电影队、县赣剧团分别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对科技人员推行技术承包。 1984年,农村各项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分期分批进行调整土地,延长承包期,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把完善田、山责任制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实行农、林、牧、副、渔、工全面承包。承包责任制向农业技术、交通、农村文教广播事业和其他领域发展。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进一步发展,还出现9个专业村。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转向工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的重要支柱。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证的农村个体工商户1599户、个体运输专业户1032户。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农村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转变。4月,中共福建省委支持55位厂长、经理“松绑”放权的呼吁后,中共浦城县委、浦城县人民政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多次反复调查研究,先后下达4个改革文件,对国营工贸企业、二轻集体企业、农村和党政机关实行全面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使全县各项改革初步配套,同步进行,扩大整个改革成果。职工的权、责、利明确,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是年下半年开始,中共浦城县委广泛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进一步澄清思想,清除“左”的流毒。10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经济体制改革从探索试点阶段进入具有目标模式的全面阶段,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进入以综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城市改革以搞活企业为中心,实行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在国营企业进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基本建设普遍实行投资包干、拨改贷、招标承包。商业流通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建立贸易中心,发展城乡集市贸易,小型零售企业、饮食服务业放开经营。计划、劳动人事等也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1985年,是全面改革的第一年。1月18日,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近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共115条。3月底,成立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上半年价格改革出台,调整农村粮、油购销价格,放开猪、禽、菜、蛋、鱼、水果等鲜、活商品价格和木材价格。由于发挥国营企业参与经营管理、市场调节的主渠道作用,整个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农村进行第二步改革,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订购,放开竹木市场,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下半年,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消费基金、控制信贷规模、控制外汇支出的形势下,继续改革开放、搞活。全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到年底基本完成。在企业内部,工资和奖金制度改革进行一些尝试,有计件浮动工资、定额工资、计分计奖、职务补贴、岗位津贴、技术津贴等形式。在搞好物价、工资两大改革的前提下,继续搞活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1986年,县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贯彻中央“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全县有37个工业、贸易、农业企业与全国12个省、市及福建省82个单位建立联合和协作关系,联合项目达94个,转让技术322项。落实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推进流通领域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和管理,实行工交企业职工退休统筹管理,并在金融体制改革和股份制、租赁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新的进展。1987年,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前推进。特别是下半年,以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的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有27家工业贸易企业向县财政局签订6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合同。有43家小型商业企业实行改制、转制、租赁。全县103个工贸企业11630名职工实行17种形式的浮动工资。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改革也进一步深入。11月2日,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制订《关于推进全县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试行)》,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的第二步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成为相互结合、互为促进的态势。1988年,中共浦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认真总结九年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制定深化农村改革、工贸企业改革和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等7个文件。6月,全县开展“开放型经济宣传月”活动,增强干部群众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农村改革方面:一是把深入农村改革摆在总揽农村经济全局的位置上来,成立县、乡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县乡两级分别举办深化农村改革业务培训班,共培训骨干1289人。全县组建村经济联合社87个,建立机耕、植保、购销、水利服务队315个;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各业承包合同,全部进行一次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三是采取集体、个人入股和以借转贷、换据计息等形式,因地制宜组建乡、村合作基金会118个;四是继续稳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山地开发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以仙阳镇办林场和樟溪村办林场为试点,开展林、茶、果场的整顿和规划工作,恢复和创办乡镇林场16个,村办林场108个。企业改革,围绕“配套、完善、深化、发展”开展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对27家预算内国营企业原承包基数偏低的合同进行修订,增加产品质量、消耗、技术改造、出口创汇、创新产品、创优质产品及安全等7项指标。商业部门又将43家集体零售商业企业全部放开经营;二是推行“一岗两制”试点和租赁承包试点;三是全面推行供销大承包;四是进一步理顺国家对企业分配关系,以1987年底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为基数,对59个国营企业采取以工资总额同实现或上交利税为主要结构形式的分配办法;五是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继续实行多种形式的工资与劳动定额等结构办法,同时推行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厂内退休”、“厂内待业”等办法;六是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改理事会、监事会为社务管理委员会,实行联社主任负责制。在巩固和加强原有13个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新成立茶叶联合社。价格改革迈出较大的步子,触及原有经济体制的关键部位。4月,放开彩色电视机、名烟酒的价格;5月,调整食糖销价;6月,在提高粮食、油料合同收购价的同时,调整国家定量供应的粮、油销价。与价格改革相配套,给职工以相应的补贴,缓和由于物价上涨过多影响职工生活的突出矛盾。9月起,中共浦城县委贯彻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治理、整顿上来。 1979~1988年,中共浦城县委领导浦城改革历经10年,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无论城乡经济还是人们的精神状态,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痼疾影响和体制转换时期中改革的综合配套不够,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前进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困难,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