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55
专题名称: 学生运动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0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抗日战争期间,浦城县国民党当局借抗日之名,加强对学生的统制,对进步教师、学生动辄视为“共党分子”,引起师生强烈的反抗。民国30年,为避日机轰炸迁至西乡前墩村的县立初级中学的学生笼罩在钳制思想的氛围中。童子军教官蒋某对思想活跃的学生进行严密监视。强调绝对服从,学生若有异议,就指为反抗。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的浙江诸暨籍国文教师郭崇厚同情学生的处境,向学生灌输抗日爱国民主思想,挺身而出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出面阻挠无理处理学生的做法。面对横行的童子军教官,学生们酝酿着惩治他以泄愤。终于在民国30年12月18日发生风潮。这天上午,蒋某无理用米突尺敲打三年级甲组一名学生,引起全班学生的愤慨。22个学生于夜10时半左右,潜入教师宿舍,将大小石块掷向蒋某的宿舍,蒋某躲到床下,才免受伤。12月19日,学校当局为镇压学生,并借机打击郭崇厚,向县党部密报,称学生风潮迅速扩大,郭崇厚煽动风潮有“奸党”嫌疑,并罗列郭崇厚的“罪行”达16条之多。21日夜,学校当局又以预防学生暴动为名,请新兴乡公所派队兵进驻学校,以威胁学生。26日,学校负责人奉县政府旨意,开除为首学生,解除郭崇厚聘约。郭崇厚离校临行时,学生集队送行。同时,三年级甲组全体学生举行罢课,离校返城,接着三年级乙组和二年级甲、乙组等亦先后响应。浦城县党部接到学校报告后,迳行通知宪兵队,将郭崇厚等人扣押。27日早晨,宪兵逮捕郭崇厚。数度严讯,均无实据郭崇厚有参加“奸伪”及教唆其罢课等情事。郭崇厚虽然开释,但不准离境回乡,需定期票传到庭应讯。郭崇厚由于不断受到精神折磨,导致精神错乱。民国31年3月18日才放他回乡。民国33年,浦城中学对学生控制甚为严格,校长公开宣布:“中等学校必须严格管理,无自由平等可言。”又以抗战期间应俭朴为由,规定男生必须剃光头,吃糙米饭。军训教官叶某视学生为仇敌,采用特务手段,探听学生的言行,严密监视学生。浦中迁入前墩后,3座教室及大饭厅均系茅屋。民国33年3月12日,校方下令全体学生背茅草盖屋顶,初一、初二学生被迫去背,初三学生因为功课多请免。军训教官叶某召集三年级学生进行训斥,学生不服,晚间点名时,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训话。平时受压严重的学生,怒火中烧。于当夜三时左右,三年级全体学生手执童子军木棍,拥入文武庙教师宿舍示威,声称要捉拿“学奸”。14日开始罢课。县长王武岳认为有共产党从中煽动,亲自带领保安队半夜从城里动身,凌晨到达学校。把学校严密包围后,冲进学生宿舍,逐宿舍搜查每个学生,足足搜查2个多小时,并将5名学生带回城拘押。3月29日,县第七次特种会议议决,被拘押的5名学生由家长领回,即日返校复学,同时决定取消专职训导主任。但是,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浦中员工的控制,要求浦中员工一律实行思想连环保证。5月4日,又召开第八次特种会议,核定浦中所送处分学生名单,决议给予6名学生记大过一次,7名学生记过一次,还有5名学生受到警告申斥处分。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