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52
专题名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70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民国26年(1937)9月,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按照中共闽赣省委的指示,以抗日军政委员会名义,分别给浦城、松溪、政和等国民党县政府发出信件,请派代表谈判国共合作抗日事宜,并约定谈判时间、地点。为表诚意,红三纵队停止军事活动,但国民党当局不予响应。11月中旬,中共闽东北特委书记王助,率领200多名红军到濠村,召开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和各区委干部会议,传达省委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指示。在打通干部思想的基础上,会议决定停止游击,将游击队改为抗日义勇军。11月23日,王助以闽东北分区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兼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特派员名义,向包括浦城在内的闽东北各县县长发出国共合作谈判文件。11月27日,根据会议决定,中共浦城中心区委书记黄有贵、共青团浦城中心区委书记郭三妹分别到水北乡和桥亭乡与国民党乡长谈判。谈判的第二天,国民党派一个营进攻革命根据地,被抗日武装消灭一个排,迫使其坐下谈判。不久达成协议,发表《告民众书》,号召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抗日救国,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协议达成后,共产党领导的广浦游击队及各支游击队停止打游击,集中待命。而国民党当局竟背信弃义,连续数天进攻大路、水北、党溪等革命根据地,均被打退,并消灭其一个连和县保安队一个分队。民国26年冬,中共浙西南特委秘书刘清杨及青年委员张遗婆(后改名张遗远),持红军闽浙司令部的介绍信函,到国民党浦城县政府接洽谈判,拟设立办事处。二人将介绍信函送到传达室后,被送到警察局,扣押20余天,经闽浙司令发电交涉,才予释放,推说是误会。谈判不能进行,刘、张仍回特委机关。 民国27年2月,广浦独立营和各区游击队以及建松政独立营、中共浦城中心区委游击队共500余人,到崇安长涧源集中,开赴江西铅山石塘街,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江浦、龙浦游击队到浙江平阳三门街集中,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三营。 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浦城革命根据地留下20余人,执行“独立自主靠山扎”的方针,以仙山岗为中心,保存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当局企图诱骗进城,达到消灭中共组织的阴谋。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