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发展与挫折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139
专题名称: 革命根据地发展与挫折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69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浦城中共党组织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革命斗争形势处在胜利发展中。但是由于党内出现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及肃反扩大化,对浦城革命发展危害极大。 民国19年7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邱泮林到达崇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闽北苏区贯彻。邱泮林低估国民党统治力量,认为浦城“几乎有半县的地方很快的便可以革命起来”。在7月27日召开的中共崇安县委扩大会议上,决定集中力量向浦城中心区域发展。8月,国民党军队向苏区大举进攻,王德有在叛徒的策动下叛变。新兴七逃亡在外的土豪劣绅返乡组织民团,王德有担任民团团长,镇压革命力量,新兴七苏区丧失。樟村乡廖眊子亦叛变,杀害浦崇区游击队队长曾火平等3人。其后,勾结车岭、古楼、徐铺地、上山洋、村头等地联首,组织联甲兵到苏区骚扰,苏区军民进行有力反击。邱泮林到达崇安,还传达党中央调闽北红军到赣东北组编红十军,攻打大城市的决定。红军五十五团副团长左诗赞反对红军五十五团调离苏区开赴赣东北,策动五十五团第一连到浦城一带活动,组织樟村赤卫队、少先队到大路抓土豪。不久,中共崇安县委以左拥兵自立是叛逆行为,受到教导团的讨伐,左部被打散,只身到上海向中央军委申诉,带回中央关于“在中央人未到达前,二方应该合作”的决定。但教导团个别领导人仍坚持原定的讨伐方针。9月下旬,左诗赞劫持闽北兵工厂枪支,自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十七团,有300人,到浦城西部开展打土豪等革命斗争,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年底队伍扩大近千人。五十七团分三路摧毁廖眊子的联甲兵,使浦西的古楼、徐铺地、樟村等地的革命活动又兴盛起来。同月,浦城南部的西坑乡亦成立中共支部,接着在10月成立乡苏维埃政权。 民国19年12月,为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军事“围剿”,国民党福建省防军钱玉光旅进驻浦城,并向苏区进攻。红军五十七团避实击虚,寻机打击国民党进犯部队。其时,浦西的樟村、西坑、袋里一带的土豪劣绅均逃往外地。浦城南部的民众会迅速发展,18个村庄成为民众队活动的基点村,这些村庄国民党政权均被摧毁。民国20年2月2日《福建民报》载:“浦城由钱玉光部填防,城内稍安,而西南乡一带‘闹匪’犹是凶顽。”3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军事“围剿”。同月10日,红军五十七团失利,剩下不满百人,崇浦边境一带苏区的武装力量减少,加之国民党军队与民团的进攻,中共浦西区委作暂时性撤退和转移,形成拉锯局面。此后,又因樟村战斗再次失利,五十七团团参谋长萧华叶被捕杀害。4月,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一次入闽,改变闽北苏区的斗争局面,浦城苏区形势亦有好转。5月,五十七团余部被中共闽北分区委解除武装,团长左诗赞及副团长潘长孙被处决。6月,闽北中共组织决定向浦城西乡发展,广丰独立团与浦西游击队、赤卫队进攻洋溪尾,夜袭西乡街民团,使浦西苏区得到发展。7月,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军事“围剿”,闽北红军向敌后活动,伺机消灭进犯的省防军钱玉光旅,使浦西形势再次好转。浦城南部的坪地、西坑、王柏、山下、石陂街、祝源、佘墩等7个乡都建立中共组织。9月,中共建浦区委扩大为中共建浦县委。同时,浦城北部苏区扩大,11月,建立中共浦北区委,并成立浦北游击队。民国21年6月,国民党刘和鼎部首先向闽北苏区进攻,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广丰独立团、闽北独立师与浦城苏区武装协力作战,在徐铺地、阁下等地战斗中取得胜利,还攻下九牧。9月,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与闽北独立团协同于9月21日攻克浦城,驻浦三天,成立浦城县革命委员会(又称临时苏维埃政府),组织工会、农会、自卫队,成立广浦独立营。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为粉碎第四次“围剿”,打通闽北苏区与赣东北、中央苏区的联系创造条件,同时开辟大片苏区。10月,延续5年肃反在苏区展开,一批党政军负责人、红军战士及群众在“改组派”、“AB团”名义下被错杀。建浦县由于肃反,加之国民党军队的进攻,3个苏区全部丧失。同月,建浦县委撤销,改为建浦区委。民国22年1月,闽北红军与浦城苏区武装出击国民党军和民团。春,成立中共广(丰)浦(城)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闽北地区武装在浦西、崇安北部一带出击,击溃大刀会匪及靖卫团四五百人。4月10日.中共闽北分区委要求5月份猛烈扩大,浦北、浦西苏区在渔梁、西乡、念坑、十八村等地取得战斗胜利。夏,中共浦西区委升为中共浦西特区委。9月.国民党调集百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国民党组织十万人向闽北苏区“会剿”,苏区军民投入反“围剿”斗争。11月,广浦独立团在九牧伏击国民党五十六师一个营,取得胜利。12月,浦西游击队配合广浦独立团攻打巽源岭、仙阳国民党军碉堡,浦西游击队在战斗中发展为浦西游击大队。民国23年2月21日,广浦独立营、闽北红军独立师在棋盘凹与国民党“剿匪”第二纵队郜子举部遭遇,激战三四个小时,将郜子举部一个营击溃。战后,广浦独立营乘胜袭击大路碉堡,进攻渔梁、登俊、党溪。 国民党为加强对浦城革命力量的镇压。民国23年8月,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浦城,但仍不能阻止革命力量的发展。这个月,全县8个区中,三、四、六、八区都有革命活动,尤以第八区为烈。9月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从龙泉八都入境,经浦城的管厝、下洋、蔡家岭、古楼、王村等地,由安民关出境北上抗日,沿途宣传抗日、反帝,播下革命种子。其后,浦城革命活动发展更快。中共闽北分区委决定利用红军北上的有利时机,派红军五十八团打出外线,开辟新区,五十八团三营在浦城、松溪边境活动。自9月4日开始至11月23日,红军、赤卫队先后攻下石陂、临江、富岭等集镇,抓获石陂区长。驻浦行政专员向省政府呼救称:“闽北门户(指浦城)将沦为‘匪区’”。11月初,国民党刘和鼎师2个团兵力围攻建松政地区苏区,苏维埃政权被破坏,少数干部分散隐蔽。12月10日,国民党增派第五十六师一六七旅2个团来浦护路、“剿匪”,驻仙阳、忠信、西乡一带。民国24年1月5日,闽北党政机关撤出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后,浦城地方民团配合一六七旅搜山,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18日,古楼失守,浦西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驻古楼红军五十八团及广浦独立营转入深山,坚持斗争。中共建浦区委在这严重时刻,机关人员组成游击队司令部,与崇东营(又称建浦赤警营)上山打游击,在大元后门山被国民党军包围,崇东营在前墩亦难坚守。月底,建浦苏区失守,崇东营和游击司令部人员全部失散。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