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课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1021
专题名称: 盐课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58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明景泰三年,支食盐243720斤,岁纳盐粮米4407石6斗8升。万历间,推行一条鞭法,盐粮归入于丁银。清代浦城县帮属福建西路,固定以10引为1篷,每引载盐675斤,年定正额行销280篷,每篷征课银14两9钱,征费银13两4钱,征长价银1两零5分。共实征银29两2钱8分,分由5名商人承办。额外递年匀搭分销数10~100余篷不等。嘉庆十四年分销170篷。盐课自嘉庆间已不足引额,厥后帮销愈衰,商贩倒闭。道光年间,上级官府饬地方官查报本地殷富姓名,严檄飞提,急如星火,勒令承充,浦城祝、徐、季、吴等俱分认引额,嗣因私盐充斥,赔累不堪。道光末,复责令富厚之家每年贴课额若干金,酌与虚衔奖励。至咸丰十一年(1861)始另举李姓承办,认额99篷,亦因力不能支,旋复倒罢。同治四年(1865),将浦帮引地改为委员赴办,分设局卡,按担抽厘,盐每百斤抽课钱200文,化私为公,以补课额。光绪八年(1882),将官运积引暂行配运,在全县试销官盐,一面仍照旧章按担抽厘。光绪十二年经省局议定,浦城岁认课额60篷,历年照办,核诸旧额不及四分之一,实则运销之数已超过原额有余。光绪二十年,因中日战争,需饷孔亟,各省盐课叠加,闽盐以各处额引滞销,奏免加课,淮盐、浙盐售价飞涨,闽盐仍如旧。江西广丰来浦运盐者肩相摩毂相击,虽雨雪无间,全县售盐每日多至千余元,少亦数百元,平均每年销盐2万余包,每包盐300斤,计600余万斤,较原额280篷计共189万斤,超过2倍多,而解课仅照省局认额60篷。县衙规定销盐一包,捐钱20文。民国初,设局征收盐税,取消岁认60篷的解课办法,雇员帮办。俸薪及局用按月支销,运至浦城的盐照售照解。民国8年春,裁官运,悉由商民采办。1984年有设盐税,未开征。1988年全县盐税收入12万元,为战备盐转销售征实,实际没有该项税源。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