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铜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唯一号: 130834020220000928
专题名称: 蒲城县铜矿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起始页: 0432.pdf
专题类型: 矿产
产量: 共产萤石1159吨。

专题描述

197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在浦城管查成立“铜矿建设指挥部”。次年10月试产。1972年8月正式投产,职工461人,固定资产净值215.73万元。矿山采用平洞开拓,浅孔溜矿法采矿,药剂浮选,最终产品为精矿粉,运往邵武冶炼厂(1984年后运往云南冶炼厂)冶炼。1973年铜矿改属福建省冶金厅。日采矿能力250吨,选矿能力80吨。1975年,有各种凿岩机24台,装置每小时处理矿石20吨的D400×600型“老虎”和19~62型圆锥破碎机各1台、日处理矿石250吨的球磨机1台、单轴分级机和浮选机各2台等选矿设备,日均选矿能力提高到204吨。1983年产铜精矿含铜量389吨,实物量1840.93吨,日采矿综合能力250吨,为铜矿年产最高值。建矿至1986年,共投资754万元,共采铜精矿含铜量3741.96吨,实物量18676.36吨,亏损38.64万元。1987年起,资源枯竭,产量骤降。至1988年,两年共采铜精矿含铜量205.69吨,实物量885.38吨,产值165万元,亏损70万元。全矿职工174人,固定资产原值472万元,净值114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