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出处: | 《浦城县志》 |
唯一号: | 130834020220000882 |
专题名称: | 小麦的发展历史 |
文件路径: |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20000010/001 |
起始页: | 0365.pdf |
专题类型: | 经济作物、农作物 |
产量: | 民国期间沿用窄畦点播,畦宽80~100厘米,株行距27×33厘米,亩播种量2~2.5公斤。1963年推广大畦密植,畦宽1.3~1.7米,穴播株行距23×30厘米,条播幅宽6.6~9.9厘米,幅距27~33厘米,亩播种量4~5公斤。1973年和1984年,曾聘请江苏老农作宽畦宽幅条播或撒播丰产示范,畦宽1.7~2米,沟宽27厘米,播幅13~17厘米,幅距27~30厘米,亩播种量8~10公斤,并作小麦上山试点。播后遇旱灌“跑马水”,一叶期施麦针肥,开始分蘖施满月肥。冬前压麦防冻,控制无效分蘖,齐穗期喷药保穗,喷施磷、铜、硼肥,但未得到普遍推广。 |